2、振纲纪:整肃纪纲,严肃法章;</P>
3、重诏令:令行禁止,重视效率;</P>
4、核名实:整顿吏治,严明考核;</P>
5、固邦本:轻徭薄赋,安民富民;</P>
6、饬武备:整顿军备,加强国防。</P>
尽管这些建议直击时弊,非常有针对性,</P>
但在那时候,张居正的政治地位尚不足以支撑他进行大规模的改革。</P>
直到万历年间,他才获得了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的历史机遇。”</P>
“我们都知道,财政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但自从明朝建国开始,财政便一直是困扰大明朝的难题之一。”</P>
看到这句话,老朱的嘴角不禁抽了一下,随后低声咕哝了一句:“怪我咯?”</P>
旁边的马皇后冷不丁回了一句,“难道不是吗?”</P>
顿时把老朱噎了个半死。</P>
朱棣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P>
所以这更加坚定了他东征倭国,抢占矿藏,打通海上贸易路线的决心。</P>
朱由检苦笑着望着光幕,说道:</P>
“大明传承到我手上,可是经历了万般风雨。</P>
而且到我手上时,它其实已经是一艘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破船了。”</P>
视频里,苏治继续讲解道,</P>
“由于长期的抑商和禁海政策,明朝的财政状况一直令人堪忧。</P>
特别是到了万历年间,</P>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P>
朝廷财政危机不断加深……</P>
外敌步步紧逼,内部动荡不安,</P>
国家已经真正处在了‘危急存亡之秋’。</P>
可那时候的明朝政府,</P>
除了张居正,根本没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更别说来解决它们了。</P>
直到张居正担任首辅后,</P>
他才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总结,</P>
精准的概括出了当时的五大积弊:</P>
‘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维修,曰财用大匮。’</P>
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张居正开始实施起了全面的改革。”</P>
“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维修,曰财用大匮!”</P>
寇准跟着苏治的话轻声默念了一遍,随后忍不住叹息道:</P>
“这些,不也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着的难题吗?陛下、太后……唉……”</P>
宋徽宗赵佶人忍不住轻声说道:“总结的很有道理,朕要把它记下来下来,算是留给我大宋后人的警训。”</P>
秦始皇嬴政向李斯问道:“这些都记下来了吗?”</P>
李斯回道:“都记下来了!这些,可都是来自后世的宝贵经验教训啊!”</P>
视频继续播放,</P>
“张居正改革的十年大致分为前后五年,两个阶段。</P>
前五年:</P>
张居正的主要目标,是使改革得到强有力的制度保证。</P>
他改革的重心,是从政治上加强集权、整顿官吏。</P>
以‘尊主权,课吏治,行赏罚,一号令,强公室,杜私门’为方针,</P>
创造性地提出了‘考成法’,</P>
即严格考察官员们的工作,</P>
并要求官员定期向内阁报告工作情况。</P>
有效地提高了内阁实权,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P>
后五年,</P>
他的目标在于富国安民,</P>
主要措施是清丈全国田亩并推行‘一条鞭法’,</P>
并改变赋税制度,</P>
厚商利农,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