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话,其实很有道理。</P>
忠诚约莫可以被分为两类:愚忠,与精忠。</P>
愚忠,顾名思义,</P>
便是盲目且不经思考的忠诚,</P>
对上级或君主的命令言听计从,不加任何判断。</P>
持有愚忠之人,</P>
可能会为了维护表面的忠诚,</P>
从而忽视道义与良知,甚至牺牲社会、国家或人民的真正利益。</P>
他们过度崇拜权威,却缺失了独立与批判的思考。</P>
相对而言,</P>
精忠体现的,则是一种理性且明智的忠诚态度。</P>
持有精忠之人,</P>
在保持对君主或上级的忠诚之余,</P>
更会用智慧和判断力,给予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P>
他们关心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福祉,</P>
努力将忠诚与良知、道义相融合。</P>
魏征无疑就是这样的人,</P>
上一期视频的主角狄仁杰,也是这样的人。”</P>
与此同时,</P>
一位死于征战途中的千古名相,看着跪在光柱之下的弟子,动容的问道:</P>
“某追随主公,</P>
一为拯救苍生黎民于水火;</P>
二为重振汉室荣光;</P>
三为实现自我抱负,尽展平生所学之才。</P>
某到现在还记得那句童谣,‘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P>
先主深受百姓和士卒爱戴,</P>
又是被天子承认了的汉室正统,</P>
某忠于主公,可为精忠?!”</P>
听到这番话,</P>
跪在光柱下的年轻将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P>
他极力克制住自己悲痛激荡的心情,</P>
声音略带哽咽但仍力求平稳地回应道:</P>
“丞相您一生所求皆为拯救黎民、匡扶汉室,自然是精忠!</P>
您的一切,都将成为弟子前行道路上的明灯!</P>
弟子定将不负您的期望,</P>
继承您的意志,重振我大汉江山!”</P>
“汉之意志,万古长存!”</P>
视频还在继续播放着,</P>
“根据《贞观政要》记载,</P>
魏征曾多次向李世民进谏,</P>
其中面陈谏议达五十次,奏疏也至少有十一份。</P>
他一生中提出的谏言累积达‘数十余万言’。</P>
他的进谏频率之高、言辞之激昂、态度之坚决,</P>
均非其他大臣所能及。”</P>
“魏征对唐太宗的着名谏言中,又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代表。</P>
因为篇幅较长,我们在此不做详细展开,但其核心思想还是值得一提的。</P>
在这篇谏疏中,</P>
魏征以历史上的帝王为借鉴,</P>
指出许多君王在建国初期都能励精图治,但能够持之以恒的却寥寥无几。</P>
他深刻阐述了‘创业易,守成难’的道理,</P>
并诚恳地希望唐太宗能严于律己,</P>
做到‘思知足、思知止、思谦冲’等十思,</P>
因为只有择善而行,才能确保君臣和谐,大唐繁荣昌盛。”</P>
“魏征对于李世民而言,就像是一面用于自我反省的镜子。</P>
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P>
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与群臣共同努力的结果。</P>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P>
单凭李世民一个人,他也无法创造出贞观盛世。</P>
在李世民这里,魏征才算真正意义上得到了重用,并完全发挥了自己的才能。</P>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P>
魏征,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最重要的‘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