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安史之乱,老郭的表演舞台(2 / 2)

安禄山在京城的出色表现,使得李隆基对他格外的信任。</P>

甚至每当有人上报说安禄山有造反的举动时,</P>

李隆基都会怒斥报告者诬陷安禄山,</P>

还将他们绑缚后送给安禄山处置。”</P>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P>

控诉安禄山造反的人数不断增加,</P>

甚至有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P>

李隆基这才如梦初醒,重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P>

面对这一局势,李隆基决定再次采用杨国忠的计策,下令召见安禄山进京。</P>

可惜,这一次安禄山,以生病为由推辞了。</P>

安禄山知道,自己能够侥幸欺骗李隆基一次,</P>

但第二次就不会那么幸运了,</P>

所以他才不会选择再次进京冒险。</P>

可见,此人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鬼心眼儿却一点儿不比读书人少。”</P>

读书人:“???”</P>

“见安禄山不肯前来,</P>

李隆基于是又生一计,提出为安禄山的儿子赐婚,并要求安禄山前来认亲。</P>

但安禄山依旧推辞不来,</P>

这下子,李隆基才算是把一切都想通透了,</P>

可遗憾的是,一切已经为时已晚。”</P>

“回到之前。</P>

话说,‘安史之乱’爆发,</P>

已年近六十的郭子仪,突然被朝廷点名披挂上阵。</P>

国难当头,老郭自然也不扭捏。</P>

他迅速披挂上阵,</P>

并率领李光弼、高浚、仆固怀恩、浑释之等四员大将出兵单于府,</P>

大破山西右玉县的静边军,</P>

歼灭骑兵七千,</P>

阵斩叛将周万顷并传首阙下,</P>

从而取得了首战的胜利。”</P>

“初试锋芒后,老郭乘胜追击,</P>

又在河曲击败了叛将高秀岩,</P>

顺势收复了云中、马邑,并打通了东陉关。</P>

这一连串胜利,使得唐军军心大振,士气高涨。</P>

在铺天盖地的战败和求救报告中,</P>

血压已经快要爆表的唐玄宗,难得听到了一点儿好消息。</P>

于是他大手一挥,爽快地为老郭加封为御史大夫,</P>

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为君分忧。”</P>

“当时,</P>

安禄山的叛军已经占领了洛阳,甚至自称大燕皇帝。</P>

时任常山代理太守颜杲卿被俘,</P>

河北二十四郡中,</P>

只有平原郡、博平郡和清河郡,</P>

在其堂弟颜真卿的率领下,仍在苦苦坚守,但形势却岌岌可危。</P>

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率领万余朔方军东出井陉关支援河北。</P>

他们轻松收复了常山,极大地提振了河北各地反抗军的士气。”</P>

“叛军二号人物、范阳留守史思明见势不妙,</P>

连忙率领两万五千步骑兵,直扑常山。</P>

两军对峙了四十多天,</P>

经过多轮的小规模试探性交手,</P>

结果双方谁都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P>

但常山城的粮道被切断,</P>

人还可以勉强忍受,但战马却饿得尥蹶子。</P>

面对缺粮的困境,李光弼只得写信向郭子仪求援。”</P>

“郭子仪收到求援信后,</P>

火速集结起两万蕃汉步骑,赶到常山与李光弼一同夹击,并大败叛军!</P>

此战唐军俘敌四千,缴获无数。</P>

藁城和赵郡顺利平定,伪太守郭献璆被斩首祭旗。</P>

至此,</P>

政府军在河北战场的劣势,开始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