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文人们(1 / 2)

上一次提起到了十八九岁意气风发的柳永之时,梁安若跟景庄感觉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才想起来从此宋朝的文人一脉,净被二人收入掌中。</P>

细数一下,柳永算是北宋着名文人中出生年纪比较早的那一位了,在他前面排着的一个是南唐旧主李煜,另一个则是写下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前者已经身故,后者活的好好的,已经被二人从深山老林里边请出来当先生了。</P>

然后就是比柳永出生晚几年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梁安若跟景庄来说,这可是一个大宝贝,所以现在在四处派人找寻他的下落。按照历史的进展,他也随着母亲改嫁,连名字都换了。</P>

其实梁安若跟景庄有些犹豫,要不要改变这些人一开始的命运,不过只是最后想来,不管改不改先把人找着再说!</P>

不过,相对于范仲淹,他们还有大海捞针,神童晏殊,可是直接送了上来,这可是一位有名的富贵闲人。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先把人都扒拉到自己碗里再说,所以随后景庄下的这一个旨意,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给太女殿下选的人都是什么人呀,有衙役之子也有教书先生的儿子,这算什么配置,看起来好像只有柳永的身世是最高的。</P>

柳永在偏殿等了一会儿之后,有内官通知他可以进去了,再次整理整理自己衣衫,觉得非常完美!他以为自己写的那一篇词被人知道后称赞一句文采好,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情了,没想到帝后二人同样也是喜爱的,这也让柳永的自信心暴涨。</P>

他本身性格里面,就带着骄傲自信与潇洒不羁,否则也不会在科举后说出了奉旨遣词这种话,当然他也会后悔,一边沉浸做河的欢愉中,一边挣扎科举与官途之中。而从小因为受过父亲柳宜的影响,作词的风格明显偏向婉约派,所以两者矛盾之下,让他整个人物变得更加的鲜明。</P>

不过现在正是他意气风发的年纪,又因为名字之事,还有一首《望海潮》之词,被两位陛下给记住,特许他进入宫中读书。虽然回家被父亲说了两句之后,但是柳永觉得陛下一定是自己的伯乐!</P>

进去之后觉得非常轻松自在,基本上就是景庄跟梁安若问一句,他能自己回答十句,侃侃而谈的样子,有点像花孔雀展开翅膀,让众人看看他有多么漂亮。</P>

梁安若最看重的就是柳永身上的那种共情感,世人皆知柳永生性风流,写尽艳词无词,可鲜少有人知道他其实也是爱民如子之人,一首《煮盐歌》写尽了盐民的悲苦,想改变却无能为力。</P>

所以对于柳永的用处,景庄跟梁安若其实是早有想法的,只是现在不打算告诉他而已。“走吧,我们一同去往东宫,你应该也知道这一次除了你之外,还有两人也会到东宫读书。”</P>

柳永也站起来跟在景庄跟梁安若的后面,并且回答着景庄的问题,“是,臣已经听过了消息,这二人中,江南西路的一位姓晏的神童,还有一位是幽州书院张先生之子。不过臣这二人没有什么交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