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自定义侦探 农夫与熊 2031 字 8个月前

警局的电话打破了范明曜的计划,无奈之下,他必须先回警局解决案件,剩余的住户只好改日拜访了。

工作空闲之余,他便反复翻看笔记本,手掌心的结痂还没有完全脱落,又添了新伤。

他问自己,“计划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

两家住户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确信李大爷口中的父亲,就是自己印象中的父亲。可是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他无法客观的看待父亲的死。事实上,他心里面早就有答案了,此时讨论客观与否毫无作用。

“父亲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绝不是那女人口中的色情狂……原来父亲早就知道了,是在报复吗?还是说他们都已经做好重新开始的准备了?”

范明曜轻揉了揉眼眶,看向窗外挂在天上的一轮汪月,心想,“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十年的时间,让很多事情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按下手机开关键,手机因电量过低已关机,接通电源几分钟后,手机屏幕自动亮了,共有三条未读信息,两通未接电话。

信息是同一人发送过来的。“儿子,这周日回来吗?”

“有想吃的提前告诉我,我好准备。”

“你留在家里的衣服,我帮你洗好了,上衣的口袋破了一个洞,还是去买一件新衣服吧。”

范明曜手指触碰到“标记已读”这四个字,红色的感叹号便消失不见了。他似乎很讨厌红色,所以强迫自己将所有软件上的红点清空后,才躺下休息。

一周后,他再一次回到了岳兰镇。他准备暂住的那家旅馆更换了老板,由“琴姐旅馆”变成了“平价旅馆”。

胡同入口的左侧堆起了一个小土堆,使原本干净的沙路略有些泥泞,还好不是阴雨天,否则鞋边和裤脚便会溅上泥点。

一个女人蹲在430号房门钱摆弄着野花,淡淡的花香飘到范明曜的鼻尖。

“你好。”

女人愣在原地,盯着他看,一声大叫后,跑进了院子里。

范明曜静止不动,一瞬间内连呼吸都停止了,伸出去的手臂以一种很不自然的状态弯曲着,如同一个失败的雕塑。

“她很怕生,如果有事还是跟她爷爷说比较好。”

范明曜回头看,一对母女正用有趣的目光仔细打量着他。他点头问好,她们回以微笑。

“你们是这里的住户吗?”

“对啊。你有什么事吗?”女孩眨眼,弯弯的睫毛向上卷翘着,学生装的打扮,由内而外散发着青春和活力。

范明曜亮出证件,说明来意。

“进屋聊吧。”妇人热情好客。“随便坐。”

“你是警察?”女人瞪大细长的眼睛盯着他看。

范明曜点头。

“我表哥也是警察诶,他叫何况,你认识吗?”

范明曜摇头。

“没听过哦。”女人略有些失望。“怎么会呢?”

“我刚工作不久,跟同事还不熟悉。”

“这样啊。我就说嘛,我表哥长得那么帅,怎么可能会有人不认识他。”女人崇拜的小眼神在空中打转。

范明曜陪笑。

“对了,你找我们是为了什么事啊?”女人似乎只有三秒钟的记忆。

突然,一个男人的声音在空旷的庭院回荡。“我回来了!姑娘快来帮我一下。”

“来了!稍等一下。”后半句是向范明曜说的。

妇人端来带有冰块的柠檬水。“你是在调查十年前的那起案件吗?”

“并非是调查,补充一些内容而已。”

“有这个必要吗?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

“工作流程而已。”

妇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倒是对自己调制的饮品信心十足。范明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抿了一小口,不吝啬的夸赞了几句。

“谢谢。”妇人露出自信且迷人的笑容。

“那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当然记得。”妇人闭起了双眼,那是一段令她恐惧的经历。“冬天。十年前的冬天特别冷,经常下雪……当天下午孩子他爸买了几斤马肉回来,我包了饺子,给左右街坊送了一些,当时我们还聊了几句,没想到晚上他就自杀了。真是世事难料啊!”

“那个时候,他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吗?”

“没有。他跟妻子有说有笑的,完全不像是有心事的样子。”

此时,男人忙活完,参加了讨论。

“你那天见过范医生吗?他有什么异常吗?”

男人看了看女人,又看了看范明曜。“我想想啊……见过!我记得王薇把范医生划伤了,还是我帮他包扎的呢。”

“请问王薇是?”

“就是刚刚你见过的那个女孩。”女人叼着棒棒糖,吐字清晰有力。

“430的住户。十年前应该是个小姑娘啊,怎么会跟范医生有过节呢?”

“你不知道……”男人解释说,“王薇不肯接受父母已经过世的事实,总是幻想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为了凑路费,平日里就捡些饮料瓶换钱。范医生不是搞心理治疗的嘛,就想给她看病,她很抵触,所以就把范医生弄伤了。”

妇人轻放下玻璃杯,杯壁上的水雾在日光的照射下如钻石一般闪闪发亮。“她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男人对此看法表示赞同。“确实可怜……原本也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直到那年春天得知父母早已去世的消息,就变得阴晴不定了。”那年春天所指的就是十年前的春天。

十五岁那年春天,父亲第一次带范明曜去游乐园玩,虽说是游乐园,但只有滑梯、跷跷板和秋千,不过对小孩子来说,已经足够让他们释放天性了。

原本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春季,但王薇的头顶上却被阴云笼罩着,这一刻范明曜才知晓,自己的“四季”与旁人的“四季”相差甚远。

“那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