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明代文学(1 / 2)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长篇。《水浒传》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施耐庵(约970年),名子安,一说名耳,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原籍江苏兴化。

施耐庵家境贫寒,出身船家。童年时随父至苏州,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9岁时中举人,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岁时,施耐庵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

元朝末年,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弃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

生活中的施耐庵最痛恨偷鸡摸狗的人,因而他在写《水浒传》里的时迁时,开始曾把这个绰号叫“鼓上蚤”的地贼星,写得非常可恶,后来虽经多次苦心修改,都没能把时迁写好,连他自己看着也不满意。

有一次,他正坐在窗下苦思冥想,突然发现老母鸡不见了。施耐庵觉得这事蹊跷,跑出门一望,原来是东庄的李大。他便喊了声“李大!”李大作贼心虚,见施耐庵喊他,吓得“扑咚”往地上一跪,连声求饶。

施耐庵问他为什么偷鸡,李大说:“我有90岁的瞎老母亲,已天没得一粒米下肚了,不得已才做了这种下贱事,真对不起先生。”施耐庵对李大很同情,并对李大说:“我有二两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房间里的大梁上,你今晚如能偷到,偷鸡的事恕你无罪,银子也送给你拿回家奉养老母,不过今后可别再干这种营生了。”

李大不晓得,施耐庵叫他偷银子有用意呢。原来施耐庵写时迁盗徐宁的传家宝,写来写去都不像,他宁愿用二两银子买个见识。晚上李大像只跳蚤似地往梁上一蹿,把银子偷走了,空红布包还是在梁上。施耐庵叫李大把银子拿回家去奉养老母,李大怎么也不肯要。施耐庵没有办法,只好在第二天大早,又派人送了二斗米到李大家。

据说,打这次以后李大便做起了小本买卖,再也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施耐庵随即把《水浒传》中有关写时迁的章节全部撕掉了,重新写了一遍,“鼓上蚤”时迁就是以李大为原形创作的。

《水浒传》成书以后,在民间广为传阅。朱元璋看到此书后很生气,将施耐庵逮捕,关进刑部天牢。后来在刘基的帮助下,托病就医被释放,由其弟子罗贯中接到淮安暂住养病,并继续整理《水浒传》。不久施耐庵去世,遗体安葬在淮安,后迁移到兴化白驹场施家桥。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抗日民主政权将施耐庵墓整修立碑保护至今。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都有环境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带有理想色彩,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同时,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维妙维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都极为灵动传神。

罗贯中(约0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家戏曲家,中国章回的鼻祖。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世人一直有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出生于山西太原。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作品还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

元代中期,随着灭宋战争的创伤日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才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家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些南迁作家中的一个。此外,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有人推测,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也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可能就是一个专门为说书艺人编写话本的书会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粗通文墨技艺精湛的说书艺人。也有人认为,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弟子,《三国演义》是他和罗贯中合著,或者由罗贯中续写。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则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罗贯中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也为世界文学的宝库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吴承恩(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吴承恩一生创作的诗词文章有很多,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人遍索遗稿,汇编为《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吴承恩喜爱野史奇闻,曾仿唐传奇创作《禹鼎志》,是一部有鉴戒意义的短篇志怪。当然了,他一生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著作还是我们所熟知的长篇神话《西游记》。

其实,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的西游记故事在宋代就流传于民间,但很粗糙,又不连贯。吴承恩一心想在前人有关著述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出一部完整的《西游记》。

此前,他听说京城国子监和南都(南京)国子监都藏有全套刻印本《永乐大典》,其中收录有元末明初的话本《西游记》和元代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等几种不同版本。这些都是创作《西游记》前亟需和参考的,可是一般人根本无法读到。

他寻思再三,借了盘缠,带上好友沈伯生(已高中进士,后升任南都国子监祭酒)写的几封信,赶到南京,在顾楼街文友朱祠曹家住下。吴承恩先后持沈的介绍信件找了几位官场上的朋友,可是他们都表示:国子监规制严格,无法借出《永乐大典》中收录《西游记》版本的零本。

无奈之下,只有花钱请国子监里读书的太学生们抄录了。而且这还多亏得到国子监里那位沈伯生友人的关照。吴承恩借宿的朱祠曹家距离国子监所在地的成贤街还有几里路。吴承恩每天下午就赶到国子监大门外耐心等候,拿到抄录好的书稿如获至宝,惟恐失落了一页。回到住处就翻阅潜心研究。抄书稿的费用都是朱祠曹垫付的。因为吴承恩乃是山阳一饱学寒士,根本拿不出那笔钱。

这次历时月余的南京之行,对于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至关重要。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称“南都之行”是“觅宝而得宝”。南京人文荟萃,书肆(指出现于东西汉交替之际的图书摊)很多,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了多年的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后,吴承恩于7岁那年才动笔创作,呕心沥血,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巨著。

《西游记》以公元7世纪中国著名佛学大师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的故事为原型,虚构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在取经路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怕任何权威与所有恶势力水火不容的神猴形象“孙悟空”,隐晦地表达作者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愿望。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汤显祖(0年),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岁时便能与长辈联对,岁在伯父汤尚质的影响下开始写诗,岁为县学诸生,被誉为“神童”,江西提学使何镗亲试其才,并指案为题,汤显祖从容对答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镗异之道:“此生将来必以文章雄视天下。”汤显祖爱读“非圣”之书,广交“气义”之士,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趋炎附势的品格。

明隆庆四年(70年),汤显祖参加乡试中举,并以制义(明清时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即八股文,亦称制艺)创奇,被誉为举业八大家之一,名满天下。国子监祭酒汤宾尹赞其曰:“制义以来能创奇者,汤义仍一人而已。”丞相张居正闻知,欲收其为己所用,则待汤显祖入京参加会试之时,令其子至汤显祖下榻处求见,并许以本届会试“鼎甲”,以示宠爱。汤显祖自知实力,不肯助张居正科场作弊,当即回绝,张居正恼羞成怒,在科场中设阻,至使汤显祖落榜。

汤显祖落第后,风尘仆仆回到家乡,抚州知府闻知其科场义举,举城相迎,并赞汤显祖为“真正状元”。张居正因把持朝政,会试考官皆马首是瞻,以其好恶来决定考生成绩,因众考官皆知汤显祖是张居正眼中钉,尽管汤显祖制义为天下第一,然而考官始终不敢公正对待其考卷,致使汤显祖连续落第。

汤显祖一生著述颇多,包括《问棘邮草》《玉茗堂诗集》9卷,《玉茗堂文集》百卷,《艳异集》数0卷,《四书五经注》《五侯鲭字海》0卷以及《续虞初志》《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还魂记》《紫箫记》《别本茶经》《玉茗堂尺牍》《红泉逸草》《雍藻》《说海》《万锦娇丽》等,多为传世佳作。

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牡丹亭》,如晚于汤显祖0多年的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时的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王骥德甚至说,如果汤显祖没有“当置法字无论”和其他弱点,“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影响,明末出现了一些刻意学习汤显祖追求文采的剧作家,如阮大铖和孟称舜等。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谁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书上所署笔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方人士?这个中国文学史和金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00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专家学者和读者。最近,浙江学者陈明达以翔实的证据,考证出明朝黄岩人氏蔡荣名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

蔡荣名为何隐匿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与当时文坛视诗文为高雅的时风有关,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地位低下,不被重视,作者的社会地位相应也较低,受到种种压制或歧视。但亦可能因专制政治的酷烈易招祸,或其人皆深极愤懑,有不可告人之隐,于是委屈譬喻而出之,可能是不愿不敢不屑罢了。于是,00多年来,读者为了寻找这个“兰陵笑笑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

蔡荣名,生于9年,卒年不详,字去疾,别字簸凡,明朝黄岩人。蔡荣名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时聪颖异常,喜欢研习先秦和西汉的古诗文。长大后才华横溢,考中秀才。由于他鄙视传统的程朱理学,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拾人牙慧。因此,到省里考了很多次,始终都没有考中举人。但他并不因此而穷愁潦倒,照样饮酒做诗写文章,创作出了《金瓶梅》。

《金瓶梅》的书名取自于的第一主人公西门庆的三个主要的妾的名字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即“金”代表钱财,“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描绘了一个上自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反映了朝廷权贵与地方上的豪绅官商相勾结,压榨人民聚敛钱财的种种黑幕,暴露了北宋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的先河。从此,文人创作成为了创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长篇,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倍受研究者之关注。

冯梦龙(7年),明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遗憾的是,他们的作品均已失传。冯梦龙自己的诗集存世也不多,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0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遗产。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其中以其选编的“三言”影响最大最广。

冯梦龙一生有涉及面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多的著作,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但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7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年以后回到家乡。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它们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的宝库。这三部集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三言”各0篇,共0篇,约三分之一是宋元话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拟话本。“三言”中较多地涉及了市民阶层的经济活动,表现了小生产者之间的友谊;也有一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神仙道化的作品。此外,表现恋爱婚姻的也占很大比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

凌濛初(80年),明末家,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署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凌濛初自幼聪明好学,8岁补廪膳生。但自后累困场屋,抑郁不得志。崇祯七年(年),因拔副贡授上海县丞,岁升徐州通判。次年苏北山东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凌濛初进见淮徐兵备何腾蛟进“剿寇十策”,后又趁农民军新败,单骑入农民军劝说接受招安。崇祯十七年(年),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抗,忧愤呕血而死。凌濛初著作极为宏富,但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和戏剧创作方面。方面最大的贡献是编写了拟话本集“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他还创作过杂剧9种,有《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

《初刻拍案惊奇》内容很复杂,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故事题材虽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氏的再创作,却表现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濛初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气。《二刻拍案惊奇》是《初刻拍案惊奇》的姊妹篇,因前书印行后受到普遍欢迎,作者应书商之请续作,于崇祯五年(年)完成。

“二拍”中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比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商人泛海经商之事,可以看出明末商人们追求钱财的强烈欲望;《乌将军一饭必酬》《叠居奇程客得助》等重视商业描写,这在以往的短篇中非常罕见。

“二拍”中有部分描写爱情和婚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比如,《李将军错认舅》,描写了刘翠翠和金定忠贞不渝的爱情。先是翠翠迫使父母放弃“门当户对”的习俗陈规而和金定结合,后翠翠被李将军掳去作妾,金定又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翠翠。但迫于将军权势,夫妻不得相认,最后以双双殉情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至死不渝的感情。又如,《错调情贾母詈女》中贾闺娘与孙小官相爱,遭母横加干涉,后经种种曲折,这对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二拍”中还有一类作品,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荒淫好色。比如,《青楼市探人踪》里,通过狰狞贪婪的杨佥宪和狠心夺产的张廪生这两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狠毒的本质,尤其是杨佥宪的罪行更令人发指,为吞没五百两银子的贿赂,竟杀害了张廪生主仆五条人命。又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里写贪婪卑劣的柳太守,为夺取寺中收藏的价值千金的白香山手书金刚经,竟嘱盗诬攀某寺为窝藏盗犯之所,对住持多方迫害。

“二拍”颇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还生动,但从总的艺术魅力来说,比“三言”稍逊一筹。

明代嘉靖年间,传奇创作出现了新的转机,首先是魏良辅等人融合其他声腔之长,对昆山旧腔进行了成功改革,创造出了一种纡徐宛转流丽悠远的昆山新腔,昆腔从此成为传奇“正声”,昆腔传奇也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并在城市剧坛雄据霸主地位近00年。其次,大批文人涉足剧坛,并在传奇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直面现实,更加具备战斗精神,力图借助传奇创作来表达时代感受,张扬主体精神。社会政治的腐败,边境敌寇的骚扰,这些内忧外患都促使作家们在剧作中发出了沉重的呐喊。

《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先后问世,这是明代中期传奇创作转变最为显著的表征,表明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对政治历史和人生进行积极探索,有力地提高了戏曲的思想水准与审美品格,这三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明传奇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预示着传奇创作高潮的即将到来。

李开先的《宝剑记》是明代戏曲史上第一部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描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但作者对《水浒传》的情节改动较大,并重塑了林冲的性格。传奇与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把林冲和高俅父子的冲突由社会冲突改变为政治冲突,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其次,《水浒》中的林冲是一个由逆来顺受走向坚决反抗的草莽英雄形象,而《宝剑记》中的林冲一开始就是一个忧国忧民与奸党势不两立的人物,他的上山是主动进攻后的自觉选择,且终于为了忠孝两全而受诏招安,这样就把这个草莽英雄的性格士大夫化了,同时也突出了“主动反权奸,自觉上梁山”的主题。作品描写的是宋朝旧事,实则与嘉靖年间的黑暗朝政有关,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梁辰鱼的《浣沙记》通过范蠡西施的悲欢离合演出吴越两国的兴亡,因此又名《吴越春秋》。剧本赞扬了二人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爱国行为和崇高精神,同时也渲染了西施在成为政治牺牲品时所感受到的深深悲哀;又以相当的篇幅批判了沉湎酒色骄横腐化致使国败身亡的吴王夫差,表彰了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而终于复国的越国君臣,具有激发明朝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现实意义。此剧把男女爱情和家国兴亡融为一体,在明清戏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桃花扇》《长生殿》影响甚大;它又是首先用经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谱曲并演唱的传奇戏,使昆腔新声得以风行于世;其曲辞典雅藻丽,俊语连珠,是明代文人传奇走向典雅化的一个显著标识。

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主要描写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被称为“双忠八义”的0位朝臣同他们展开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剧作着力把邪恶一方的骄奢淫逸残害忠良揭露得淋漓尽致,把正义一方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表现得充分透彻,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描写当代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其鲜明的政治倾向大胆的斗争精神以及干预时政的迅速及时,确实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同时在形式上突破了传奇以一生一旦为主角贯穿全剧的传统格局,而把重点放在忠义群像的刻画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明代中叶的三大戏剧中,《宝剑记》和《浣纱记》都或多或少地对现实作了曲折的反映,而《鸣凤记》则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现代戏。在《鸣凤记》为代表的反严系列戏之后,崇祯即位之初还出现过一次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表彰东林党人壮烈斗争的悲剧现代戏热潮,那正是《鸣凤记》积极参与现实政治斗争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施耐庵塑像

◆《水浒传》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