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撩起袍袖,默默地说谈着:人死身灭,物且永存。</P>
他要学习的不是治国着述育人,而是利民的大事业——民恒农作,灌溉为要。</P>
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成就沃野的成都平原。</P>
郑国今生能在何处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呢?</P>
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他已想了十多年。十几年里他把设想与规划全部倾注在竹简之上,他走访民间,无数次魂牵梦绕。</P>
而他似乎已经认命这一切只能成为设想。</P>
当今如火如荼的局势比李冰那时候更加纷繁复杂。</P>
几乎没有君王会想在急迫需要壮大军队,征收赋税以资军力的时候,把钱掏出来。</P>
直到秦王嬴政说:他需要。</P>
直到韩王韩安说:他亦需要。</P>
修水渠需要很多年时间,修一个完美如都江堰的水渠更是需要耗资巨大。</P>
一个要求物尽其用,一个要拖延时间。</P>
他天真地想,这是“两全其美”</P>
郑国脑子里只有他的工程。他要一心一意地想要完成他的事业。所以他不想和任何人产生任何冲突。</P>
郑国知道入秦乃是计策。</P>
那时大多工匠们已骑虎难下。好多人甚至不惜自伤来留在韩国。</P>
而郑国无惧必死的罪名。</P>
他只为不朽的工程。</P>
渐渐地,天暗了一些,云缓缓地往远处涌动,揉成一团,靠西边的一边被染上了淡金色。</P>
云层被晚风吹散,深蓝色的墨空慢慢将落日包裹。</P>
许栀刚随着宫人来到华阳宫,馥郁的檀木沉香就充盈到了许栀的鼻腔。</P>
赵姬侧卧于榻。</P>
塌前的矮漆台上放有一尊精致的镂空青铜器。</P>
隔火煎着香。</P>
郑璃卷起袖,露出截白皙的皮肤,她将沉木续上一块。</P>
“太后,此香乃妾亲手所调。书载芬芳之气能通畅血气,还有醒脾益气、调息凝神的作用,对您大有好处。”</P>
“好孩子,难为你平日里尽守着我了。”赵姬叹了口气,“政儿大概不会来了。他情愿没有我这个母亲吧。”</P>
说着她拨开帘子,不掩饰憔悴的面容,拍了拍郑璃的手,“回去吧孩子。别在这儿了。”</P>
“您别这样说。王上会来的。”郑璃握住她的手,安抚地又说,“王上与太后之间的感情,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P>
其实在她听闻太后众多传言时,她第一反应是害怕,又因为是嬴政的生母,她畏惧他们。</P>
但后来,她撞见了她的心酸。</P>
她也是母亲。她相当清楚,母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时,她几乎没有办法去认真照看孩子。</P>
扶苏和荷华的性格越来越不一样。扶苏愈像自己,荷华愈像嬴政。</P>
其实父母不一定了解孩子,但孩子一定是最了解父母的人。</P>
许栀很快就会让郑璃明白这一点。</P>
听着郑璃抚慰之言,赵姬疲惫笑了笑,眼尾处也终于有了波澜。</P>
今日她难得衣着整洁,发鬓得体。</P>
这是嬴政每隔几个月,例行公事要来看望她的日子。</P>
每次他来看她,郑璃都会在一旁劝慰他多待上一会儿。</P>
久而久之,赵姬甚至想,如果没有郑璃,他是不是连华阳宫都不会迈进一步。</P>
虽然这是走个过场,他们也不怎么说话。但毕竟是她为数不多能看见他的时候。</P>
但一直到了傍晚,她望了许久,也不见嬴政的身影。</P>
她已经快记不清到底有多久没有见过嬴政对她笑过。</P>
她的眼神重新变得暗淡。</P>
许栀大大咧咧地打破寝宫的低沉。</P>
“王祖母,祖母。”</P>
她一溜烟儿地跑进来。</P>
自从上次她在芷兰宫与赵嘉有交涉后,她发现只有随着她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河图玉板内积蓄的能量越高。</P>
还像是卡牌游戏。</P>
那是不是意味着解锁了到足够多的人,她就能多获得一些关于她祖父的信息?</P>
荷华的身后徜徉着绚烂的晚霞,墨云像是远道而来的帆船。</P>
嬴政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前,穆黑的宽服与浓稠的暮色融为一体。</P>
金色跳动的火焰在青铜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融化的蜡烛散发出秋日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