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到楼观道士王延,一直在京都,杨坚为他专门修了座国立的宗教研究院——玄都观,请他去当主持,甚至最后还“斋诚受智慧大戒”。对于楼观道的重视,和“田谷十老”中的王延和严达有着重要的关系。
对于其他的有名道士,杨坚也经常诏见,比如588年召见孟静素,把他安排住在至德观,魏郡仇岳洞晓老庄,也被召见一起交流玄理,为一个叫吕师的建了座清虚观,为孙昂建清都观,为孟静素建至德观,还在益州建了至真观、三洞观、三圣观等。
杨坚的开皇年号的来历,同样是与道教有关。上一篇末提到的楼观道士王延等人整理的《三洞珠囊》,其中就有“似元皇君号开皇元年,隋家亦象号开皇元年是也”的记载,《隋书?经籍志》也有相近说法。实际上“开皇”就是道教中一劫之始,杨坚确定年号为开皇,也有利用道教的天命所归的寓意,来为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增加气运,想来也寄托了、承载了这位堪比始皇帝的一代大帝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总之,在杨坚的有意识的扶持利用下,隋朝的道教是呈发展趋势的,无论是道观还是道士,规模、数量上都有所增长,道士们的参政议政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所乐见其成的。
杨坚在位期间,还有个关于佛、道相争的有意思的事儿。杨坚经常会请些道士进京来讲座,开些学术交流会,当然他亲自参加的时候不多,不过却要求大臣们都得去听听讲,接受点新知识、新思想。
对于这种情况,和尚们感觉不太爽了,于是也去会场听,当然他们是带着搅和的目的去的,所以那边台上刚讲了个开头,就有个光头站起来抢麦提问,问题自然不会是友好交流的,而是诘难,这样讲座一般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和尚们达到了目的,高高兴兴去庆祝了,道士们就不高兴了,于是就向皇帝告状,皇帝说没事没事,以后就不让和尚们参加了,你们安心搞活动吧。
道士们一听挺高兴,心说这下可以安心讲课了。没想到,和尚们知道后,根本就不听那一套,以僧粲为首的一众和尚们照旧直接闯进会场,抢麦搅和照旧,讲座自然就更没办法办下去了。
当然了,好皇帝都是搞平衡的高手,听说这件事后杨坚反而很高兴,“斯朕之福也!”通过这事,也足见隋朝对佛、道二教的包容与重视了。
据《广弘明集》记载,由于北齐的排斥道教的政策,曾一度使境内道教几乎被灭绝,虽然稍有所夸张,但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隋前,道教的生存面临着挑战,所幸“迄于隋初,渐开其术”。假如杨坚同样持续打压、排斥道教的政策的话,道教的危机将更加大,更谈不上还有所发展了。
所以,蔑道之说并不尽实,当然了,类似这种前后矛盾、不一致的问题,史书中是极为常见的,前面也说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总之,也正是杨坚的这种对道教的扶持和利用的政策,为唐朝的道教大兴打下了不错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