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暗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一首苏东坡的水龙吟定场,书归正传。
下面要讲的是一位比较重要的高道,也和上面这阙词有关,他就是司马承祯。苏轼在这首词的序中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至于词中的八表神游,则是指的李白拜见司马承祯的事情了,这些暂且不表。
为什么说司马承祯比较重要呢,首先是他的身份,茅山宗的第十二代宗师,潘师正的弟子,身份地位在这里摆着呢;其次,在中国道教史上,他是一位上承老庄、下启钟吕,在道教的外丹向内丹转型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过渡作用;此外,他在重玄思想研究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的原因,下面将逐一讲到,所以,司马承祯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道教历史上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姓名:司马承祯,字子微
籍贯:洛州河内温县(河南温县)
出生时间:647或655年
去世时间:735
主要成就:上清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主要着作:坐忘论、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颂
司马承祯字子微,号道隐,为了表示尊重,圏内圈外的后人们一般都尊他为司马子微。司马承祯生卒年大约是647-735年,出生官宦,祖上做过北周刺史,琅琊公,到爷爷司马晟时,做过大隋的亲侍大都督,任过唐朝的常史,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但古代是没有实权的。
司马承祯从小就聪明好学,但很不喜欢官场功名,也看不起那些官吏,反而喜欢研究各种经书,尤其喜欢道教,所以最终于乾封二年(667年)二十一岁时就服巾褐,拜在了嵩阳潘师正的门下,正式入了道籍。此时的潘师正已经年过八旬。如果按这个时间点计算,司马承祯应该是出生于647年,但也有资料上说他是生于639年,还有人说他生于655年,当然都有理由,就此就不纠结了。
另外,不知道友们是否发觉了,这些高道有些共性可寻,比如一般出身都不错,而且从小就聪明好学,这些似乎是未来是否有所成就的一个必要条件。
潘师正在世时,司马承祯基本上一直跟随师傅在嵩山修道,潘师正又特别喜欢他,对于他在道学方面的天赋极为赞赏,于是把所学倾囊相授,“受符箓、辟谷、导引、服食之术”,名师高徒,很快就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有了司马承祯的一席之地。
在《旧唐书?隐逸?司马承祯》中记载,潘师正曾对司马承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