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刘一明:混俗和光 易道同一1(2 / 2)

看到刘一明有些失望,便传了他一套名为毒蛇引路的养生功法,嘱咐他回家好好修习,切记不要外传。另外,没事时还要多看看百家的经书,长长经验,日后自会知道有用。

在刘一明的丹道中,是很重视忠孝贤德的,修道不是避世,而是要混俗和光,注意德行的修养,这是金丹修炼的重要部分。他的这一思想,不但与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有关系,和龛谷老人对他的指点也不无关系,也是他的三教合一思想的一个体现。

23岁时,刘一明学终于有所悟,发觉被龛谷那个老头忽悠了,这教给我的不就是些修炼形体的功夫嘛,说好的金丹大道呢?不行,我得找他去。于是刘一明第三次来到龛谷,希望能够真正学习到金丹大道。老人当然不会被他问住,说我是有性命又修的大道,也答应过要教给你,不过还是那句话,你要先尽完孝道才能教你,这不是以前说好的嘛?老实回家好好孝敬父母吧。

据刘一明说,他离开山谷后并没有回家,家里雇着几十个佣人呢,父母也不用担心,于是四处寻仙访道,京畿、河南、山西走过了不少地方。按道理说,如果世上真有仙人也应该能遇上了吧,可惜刘一明一直是失望失望再失望,渴望的金丹大道一直求而不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是十几年,刘一明已经35岁了,突然接到噩耗,父亲病故了,于是急忙赶回家处理丧事。

一切处理完以后,还没在家住几天呢他就听说汉南有一个徐公,是龛谷老人的同班同学,于是便急忙去拜访。不巧没有遇上,但是意外遇到了他的另一位同学仙留丈人,又叫齐丈人。

龛谷老人和这几位同学早年都曾经在梁仙人门下学习,不过仙留丈人资质稍差,所以主要是另两位同学指导他学习的。总之,仙留丈人苦修了十几年也没能证道,于是也外出去碰机缘,书上没有写具体有什么机缘,总之是有了奇遇而悟道,此后就一直在世俗里修行。

刘一明来了以后,前因后果一讲,仙留丈人就动了指点之心。在了解完刘一明以前的学习和一直不能悟道的困惑后,对他说了四个字:“礼下于人”。开始刘一明听得一头雾水,但仙留丈人也不多解释,只是要他回去细心研究《论语》,日后自然就会见分晓。

没办法,刘一明只好回去,并且按他的指点细读《论语》,同时也没有忘记广泛研究儒家经典,直到他悟出“道德同一”观以后来才明白,当年仙留丈人是让他先积累功行,因为无道不德,无德不道,显然这还是刘一明的三教合一的思想。

刘一明之所以这么重视三教合一,其实也是不得已,人家大清皇帝本来就对道教不感冒,你还非要说避世,清修,这么不给皇帝面子还想要有好待遇怎么可能。

几个月以后,刘一明想再去看龛谷老人,却听说老人外出游历了。第二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再次去找他,却听说老人已经羽化,所以龛谷老人指导了刘一明性命双修的道路,但是最终也没有教给他具体的功法。

此后刘一明只好回家接着读《论语》,最终“忽有所悟”,便再次来找仙留丈人。看他开了窍,仙留丈人便开始传授他内丹三要,从此刘一明正式修炼性命双修大道,兴奋之余写下了一首《汉上遇师》的诗:

一十三年未解愁,

仙留镇上问根由。

而今识得生身处,

非色百空养白牛。

这里说的白牛是原来王重阳用过的一个词,指的先天精气神,与之配套的还有一套叫做擒白牛的炼性功夫。不过刘一明学的并不是这门功夫,而是一套称为钓鱼之法的功夫,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中金阙玉锁定,同样是守先天精气神的功夫。

后来,刘一明总结自己求道历程时说,龛谷老人虽然没有传他性命双修的仙法,但是为他点明了性命双修之路,并告诉他多读百家丹经,“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是为他的仙路打好了基础。仙留丈人则是为他开启修炼大门的明师,传他修真秘诀,一解十三年来的困惑,若没有他的真传,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接触性命双修大道的机会。金丹之道何其深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道要传,不遇明师尽枉然”啊。经考证,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刘一明35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