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宝物的时间跨度大约有600年,历经十六国、北魏、隋、唐、五代和北宋,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账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其中佛教类的最多。文字方面,汉文最多,还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字。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及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以及科技的巨大宝藏。
上面讲到,叶昌炽当时在日记里说:“当时僧俗皆不知贵重,各人分取”,比如其中有《老子想尔注》残卷,《老子化胡经》残卷,河上公注的《老子道德经》等,这些残缺不全的宝贵文献,对系统了解早期的道教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更何况那些被列强抢走的大量珍宝了。
余秋雨的《道士塔》中这么讲的,“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不仅余先生想问,亿万中国人也想问,估计王道士自己也想问问,为什么他等待多年,怎么没见一个人来真正关心这些文物。对于王道士,学界、史界对他恨之入骨者有之,怒其不争者,同情体谅者有之。有些人站在客观角度上对他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公允,有的则不知前因后果便把千古罪人、民族败类几顶帽子奉上,芸芸众生之相全赖王道士所赐我们才能欣赏得到。其实我更想问一问,2000人的八国联军都能横行无忌,抢了圆明园,中国人都去哪里了?
还是先看看王圆箓在敦煌期间都做些过什么吧。
他改建了三层楼,修造了三清宫。
三层楼要重点讲一讲,为什么呢,因为它建于晚唐,外面的木质结构早在明朝时就已经破败了,而藏经洞就在它的下面。为了更好地保护它,王道士四处化缘对三层楼加以修复。有的道友也许说了,那还不是为了当成他的私有财产才保护的?私人财产不是也在中国,也是中国的吗?
不仅如此,王道士还四处搞钱来补葺千佛洞,他是一个道士,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和尚们的东西吧。当时经历千年风沙洗礼的千佛洞一直没人管理,偶尔还住进些土匪大盗什么的,早就破坏得面目全非了。王道士花钱请人进行了整理,这本是好事,不过因为打通洞壁造成了大量壁画的彻底破坏,当然这不会记录在墓志上面的,却被文人们当成了一桩不可宽恕的大罪。
在敦煌博物馆里有一份《敦煌千佛山皇庆寺缘簿》,是王圆箓在1910年所记的化缘来的账本,共计白银129两,银元6块,用于保护莫高窟的佛像。账簿首页有一篇《重修鸣沙千佛洞募缘疏》,记载着这次事件的始末缘由,他是以一个卑微的身份做着伟大的事情。
斯坦因在1921出版的《西域考古图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将全部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咱们的一些学者呢,有几个知道他做了这些事,或者不屑于知道?
王道士还有一个大工程,就是重建五层楼,同样是为了保护大佛的。注意是保护大佛,不是三清道祖,不是道教诸神,并且还亲自上工地,可惜还没完工就辞世了。至于他还修桥、绿化、垦田等等,这些事估计很多人更不屑知道了。
可见,王道士在敦煌着实做了不少事,正因如此,县里面给他正式明确了道会司的职务,管理太清宫、王母宫、西云观等,同时全县道教的事情也交给了他,也希望他来保护藏经洞。
在发现藏经洞以后,他的一系列做法其实非常符合他的身份。
首先,他和发现的人商量后决定不能随便动先人们的功德物品,反而第一时间用砖头把洞口封闭保护了起来。同时嘱咐知情人不要对外宣传,以免引人觊觎。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他是有私藏起来的心理,哪怕百分之百想据为己有。
其次,无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好,他多次上报是事实,试图得到官方的妥善处理也是事实,但是当官的做法让他失望也是事实。经受这种待遇以后,换了你会怎么做?要知道,他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也就是说他的意识里藏经洞的这些东西没什么价值,否则也不可能白菜价,应该是沙子价卖掉了。同时,他是个小人物,一个极为卑微、渺小的小道士,靠四处化缘生活,让他有多么高的家国大义,可能吗?
第三,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数次争取官府的拨款未果的情况下王道士一直看守藏经洞,事实上他是尽职了。当时他和两个徒弟住在藏经洞外面,平时成千上万的百姓到莫高窟往来,赶集卖货,相当混乱,经书都没有丢失,即便他出去化缘一走几个月,门上只挂一把锁也没事。他没有得到过官方发的一两银子。斯坦因第二次来的时候,王道士给他夸耀自己化缘所得,让他看凭一己之力修起的三清观,看他修缮的洞窟,虽然现在看来他的所谓修缮是破坏性的,可是官方谁又管过他?
第四,是官府对这批文物不管不问给他了错觉。他开始送人不管,大量卖给外国人官府甚至来牵线,这里应该是有一个思维误区,里面的东西就是破烂,不值钱,而且从上到下都认为这批宝物是王道士的东西,你卖就卖吧,就算后来北京也是出钱从他手里买。当然了,县老爷可能认为这东西应该是县里的,所以才把北京给的那笔银子截留下来了。
他是一个合格的道士,他做到了一个住持应该做的一切,他做到了一个没什么见识,没什么文化的小人物应该做的事,很符合他的身份。
当然了,在保护藏经洞的过程中,王道士是有功有过的,这也是事实,功过孰轻孰重放一边,至少给他安上历史罪人的标签似乎欠妥当。还是那句话,设身处地想一想,换了你是他,会如何做?
所以有学者这么说:“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一个国家在2000洋人面前都低头了,任人家劫掠了,又凭什么对一个小人物提出那么高的要求?
还有一个问题道友们可以思考一下,无论是到英国的,还是法国、日本的敦煌经卷,都被珍而重之地收藏进了国家级博物馆、图书馆里面了,再看看留在国内的呢?各路妖魔齐出手,连偷再抢,或成为自己的私藏,或卖给外国人,不但散落得哪都有,毁掉的更是不知凡几,谁来骂他们?有的道友可能会说了,相比王道士来说,这些人造成的损失太小了。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那5万件经卷全装车往北京送,又有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