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无双国士?这位文天祥,难道是一个文臣?</P>
大汉刘彻:先前所评皆是统帅或武将,战场之上拼杀,保家卫国的英勇之士,可今天所评,似乎是一个文臣?</P>
赵构听到这里,面色发白,不禁喃喃道:南宋最后的气节?朕的大宋,亡了?</P>
岳飞也神色凝重,南宋最后的气节?莫不是?</P>
这大宋终究还是为金国所灭吗?</P>
而此时正在批阅奏折的忽必烈听到这里眸子一凝,文天祥?</P>
就是那个现在仍在牢中不肯就范的宋臣吗?</P>
想到自己三番五次,好言好语的邀请他进入朝庭作官,却均被他给痛骂了回来,忽必烈也觉得有些头疼,不都说宋臣骨头赢弱,最是懂得审时夺势。</P>
可他遇到的这一个,怎么就这么硬?</P>
正在此时,乔安的声音再度传来:“文天祥,自小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之中,是富田文氏家族中最被看重的嫡长子。”</P>
“传闻他长相极为英俊,英俊到什么地步呢?那是连《宋史》都要赞美歌颂的模样,《宋史》中说他是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P>
“家里有钱,长得又帅,关键人还有才华,年仅二十一岁便考上了状元郎,可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P>
“不,排除这些外在因素,他最让人敬服的,却是他所坚守的信仰与气节!”</P>
“少年之时,他曾在学宫之中看到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发现在他们的谥号之中,都有一个“忠”字。”</P>
“就这么一个字,从此便驻进了少年的心中,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信仰,他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够像几位先贤一般,生前为国效力,身后得到一个忠的评价。”</P>
“为此,他对自己说道:“如果将来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就算不上是真正的男子汉。”</P>
欧阳修看到这里,抚着短须欣慰道:“此子大志,难怪会成为这后世敬仰的英雄!”</P>
岳飞也赞道:“虽为文人,而与吾之志却是殊途同归,甚好!”</P>
忽必烈则叹息道:“小小少年,便有此志,却为何不是我蒙元之人呢?”</P>
“宝佑四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他以“法天不息”为题,当场挥笔,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连草稿都不打,直接一气呵成。”</P>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宋理宗给骂得狗血淋头,直抹眼泪,针对宋理宗在位日久,倦怠政事,沉溺酒色,荒淫无度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P>
“宋理宗阅览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亲自选拔他为进士第一,定下文天祥为当朝状元!”</P>
“自此,文天祥才算是真正踏入了仕途之路!”</P>
万朝中的众人:…….</P>
这是个狠人啊!</P>
殿试之时就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连草稿都不打,上来直接开骂,关键还把自己给骂成了一个状元郎!</P>
啊这!</P>
众人纷纷在心里暗道。</P>
文相公大才,吾等不及矣!</P>
“经此一事,文天祥的忠心铁胆之名也流传了出来,只是刚刚才成为状元的文天祥,随后便因为父亲过世,而不得不回乡丁忧,继承父亲所遗留下来的巨额遗产!”</P>
万朝中的众人:…….</P>
前一秒还在悲伤,后一秒直接拐了弯。</P>
众人表示,乔姑娘啊,这最后一句,可以不用加!</P>
“三年后,24岁的文天祥被任命为海宁军节度判官,正式步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