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归期(1 / 2)

方晴依仔细观察两个孩子,“完全是一模一样,哪个大一些?”

百里熙摸了摸其中一个的脑袋,“这个大一些,耳后的头发旁有一颗小黑痣。”

方晴依拨了拨他的头发,果然有颗小黑痣,“你看得真仔细,名字想好了吗?”

“玦儿觉得取什么名字好就叫什么。”

“嗯,他们俩出生那天,天气突然放晴,老四就叫百里初霁怎么样?霁者,有雨雪初晴,化解风雨坎坷之意。老五……老五的名字你来取吧。”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畅朗。初颂和初蔚都不错,老五就叫百里初蔚,如果咱们再有孩子可以叫初颂……”

百里熙话未说完,就看见方晴依对自己怒目而视,“五个还不够,还要生?”

百里熙急忙安抚,“我是说万一,万一你再次有孕,总不能不要吧。”

“只要你别忘记吃药,我就不会再有孕!”

“好,你说不生就不生,都听你的!”其实百里熙特别想要一个长得像方晴依的女儿,看来近几年她是不愿意生孩子了,等过几年也许会改变主意。

曹夫人和朱夫人帮着办了两个孩子的洗三礼,观察了好几天发现这两个孩子虽然瘦弱但很健康方晴依就放心了,就怕这两个月太忙碌对孩子有影响。

新年刚过,就接着开工了,老百姓热情高涨。不仅有澶州的民工,燕州和齐州也来了不少人,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致决定取名为衡山,眼看不久就要竣工,百里熙与澶、燕、齐三州的官吏一起择优选了一批优秀的授课先生,但是的山长还没有着落。

听闻附近的云州隐居着一位高人,帝师的儿子徐维,百里熙与曹知州去拜访了好几次才把徐维请出山。

初霁和初蔚满月时,已经竣工。剩余的一些石料、木材,方晴依和百里熙商量着修建一座慈善堂,一些孤儿、无人照料的老人也有个栖身之所。

方晴依问百里熙,“你想把慈善堂建在哪里?”

百里熙指着地舆图,“衡山脚下还有块空地,就建在附近。那些书生在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时,也该注意到身旁就有需要帮助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之人。”

方晴依赞赏道:“这想法很好,武学师傅你找了吗?”

“招募了几位,还远远不够。”

方晴依抿嘴笑道:“我给你出出主意,你觉得金锣寨的土匪如何?”

百里熙一愣,继而微弯了嘴角,“亏你想得出来,他们有武学底子,如果言行举止的某些方面能改正也不是不可以。”

“让萧如风督促他们改正嘛,上次的事情估计董知州已经察觉到是金锣寨坑了他们。金锣寨几十口人在贺州已经呆不下去了,咱们总得救救他们,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帮助我们。”

萧如风听了方晴依和百里熙的提议,神色怪异的看着两人,“连山贼都敢招,你们夫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方晴依瞪了一眼萧如风,“你到底答不答应,回去和你的弟兄商议好。尽早给我们答复,过了这村可就没有这店了!”

萧如风慢悠悠的走出去了,方晴依看着萧如风的背影发愣,怎么看着有种熟悉的感觉。

百里熙脸一黑,走到方晴依身旁揽住她,“进去躺着,你还没休养好。”

方晴依小声嘟囔道:“以前都是一个月出月子,怎么这次非要四十天,闷死了。”

上次劫了董知州的银两后,萧如风和金锣寨的弟兄就留在澶州帮忙。听说谨王要聘他们做武学师傅,许多人都很向往。做山贼虽然快意,但是没有地位,时不时的还得担心官府的追捕。

愿意留了衡山的,萧如风和百里熙的侍卫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训练。不愿意留在的,百里熙请曹知州帮忙,让他们入了澶州的籍贯,并一人赠送了一些银两,要坐点小生意或是四处云游都可以。

四十天的月子坐满,方晴依让丫鬟收拾东西准备回锦城。灾情已过,也已经开始授课,三州百姓的生活都步入了正轨。

出发时,曹知州领着大小官员前来送行,不少百姓也闻讯赶来相送。

马车行至涿州,又有一群不长眼的蒙面人出来捣乱,谨王府的暗卫直接就将那些人解决了。

看到百里熙阴沉着脸,方晴依安慰道:“董吉昌抢劫赈银的事人尽皆知,咱们又让人抖出了董吉昌和韩王的关系,韩王恼怒也很正常。”董吉昌的夫人与兵部尚书的夫人是亲姐妹,兵部尚书的女儿又嫁给了韩王做妃子。

百里熙笑了笑,伸手拍了拍摇篮里的两个孩子,“你倒是看得开。”

“马车里太闷了,你看着孩子,我出去骑马!”没等百里熙回应,方晴依就跳下了马车。

一路疾行,终于在二月下旬赶回了锦城。三个孩子果然不在谨王府,百里熙和方晴依换了衣裳就去了皇宫。

进宫后才知道英宗把三个孩子交给德妃看管,百里熙简单介绍了澶州、燕州和齐州的赈灾情况。赈灾的事情赵宏殷和沈士捷都详细禀告过一遍,英宗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英宗被丫鬟手中抱的两个孩子所吸引,“把小四和小五抱给朕瞧瞧。”

两个孩子都睡着了,英宗端详不半天,问百里熙,“名字取了吗?”

“取了,百里初霁和百里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