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房遗爱谋反案(1 / 2)

【魏征认为,虽然贞观之治是盛世。】</P>

【但是人口和粮食方面都没达到开皇之治时期。】</P>

【另外要是去泰山封禅,一路上浩浩荡荡,劳民伤财。】</P>

【这个行为不是明君所为。】</P>

【若去泰山封禅,还会给四夷进犯的机会。】</P>

【最后便是封禅需要大量的钱财,会让老百姓身上负担加重。】</P>

【李世民可能是历史上最为听劝的皇帝了,在听了这一番话后,于是断了封禅的念头。】</P>

【有大臣再次请求李世民封禅时。】</P>

【李世民说大唐盛世,天下百姓生活的富足,封不封禅,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P>

【这样的雄主李世民在52岁驾崩。】</P>

【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P>

后世实时弹幕——</P>

“天策上将,天可汗,文皇帝,李世民这一生无憾了,最牛逼的称号全拿了。”</P>

“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国家,文皇帝无可厚非,毫无争议。”</P>

“这也太听劝了!”</P>

“李世民不敢干的事,后世有个人就封禅了。”</P>

“回复楼上:你说的不会是宋朝的某位皇帝吧?</P>

别人封禅是告诉天下人自己的丰功伟业,而宋朝的皇帝封禅是告诉天下人有人欺负我。”</P>

“可惜后来宋真宗泰山封禅,此后泰山封禅成为了帝王的耻辱。</P>

谁去封禅就想到宋真宗。”</P>

“从古至今有作为的帝王里面有李世民这般胸襟的真没几个。”</P>

“李二最大的优点不是文武双全,是能让自己的手下肯为他卖命。</P>

以及听得进大臣的话。”</P>

“大唐的谏臣一个个都是铁头娃。”</P>

“李世民最牛的地方就在于聪明过顶,大功绩者必然自负。</P>

李世民却不自负能听取不同意见,敢于认错,敢于接受。”</P>

“也就李世民有这个气度和仁心。”</P>

“最完美的皇帝。”</P>

“君清则臣明,不愧我太宗文皇帝。”</P>

“李世民确实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顶级,心胸宽广,皇帝中的顶配!”</P>

“宋真宗:家人们看我把泰山封禅打下来(笑哭)。”</P>

“碰到这么个大气豁达的君主,真是臣子的福气啊。”</P>

“不是每个皇帝都是李世民听劝。”</P>

“李世民不需要封禅!”</P>

帝王空间。</P>

李世民从金门中走出,笑着走到李渊身前行了一礼。</P>

“父亲,儿子没有丢李家的脸。”</P>

李渊随便挥了挥手,兴致不高。</P>

不面对这个儿子的时候,他还挺为其做出的一番功绩高兴。</P>

然而见到了,李渊是不会表现出来的。</P>

反正后世华夏人对李世民的夸赞已经不绝于耳了。</P>

有没有他李渊的夸赞,又有什么关系呢。</P>

唐朝。</P>

李治舔了舔嘴唇,轻声道:“父皇这么大的功绩,都没有去泰山封禅。”</P>

“可是后世人却说唐朝有三个皇帝去封禅的。”</P>

“其中还有朕一个!”</P>

“先前后世弹幕好像对朕很是认可,看来朕的功绩也不错。”</P>

帝王空间,宋朝。</P>

宋真宗黑着一张脸,躲的远远的。</P>

真是岂有此理。</P>

这后世弹幕真是无法无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