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生不满大冤种(1 / 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李靖是功成身退的代表。

每每他都是不争不抢,且见好就收。

他打仗干脆利落,回来之后就立刻交出兵权。

几乎从不参与朝中争端。

而张亮与他刚好相反,是一个恃功而骄的反面教材。

最为致命的,就是他在军中广收义子五百余。

因为罗织党羽被人告发,说他有造反的想法。

最终死于非命。

原本冯一博还以为,王子腾的失势,是因为以军饷之事要挟朝廷。

可现在听了这话才明白,那只是他最后的挣扎。

而起因则是王子腾大开方便之门。

不仅将一众亲朋旧故,还有他们推荐的人都安排到了军中。

甚至,还想插手朝中任免。

他先后保举并收揽不少旧党成员。

这其中,贾政也跟着出了不少的力。

说他罗织党羽,确实不算冤枉。

可王子腾显然不这么认为。

不然也不会说出这样怨气冲天的话来。

至于,他刚刚提到的“别人”。

显然就是景顺帝了。

王子腾昨日从宫中出来,整整一夜未眠。

今日面见冯一博,还满脸的倦容。

可即使这样,也遮掩不住他一脸的不甘。

“一博,我对你的叮嘱,一定要记住。”

说到这里,他似乎有一点眩晕。

好在一手撑住窗台,微微缓了缓。

不等冯一博过去搀扶,他就继续道:

“以后千万莫要学我急功近利,你现在是文官,这很好!但你要记住,做官当做房玄龄,只出谋划莫独断啊!”

换源app,&nb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房玄龄和李靖、张亮一样,都是唐太宗时期,名列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只是,一般提到房玄龄,就绕不开杜如晦。

自古就有“房谋杜断”的说法。

指的就是房玄龄善谋划,但优柔寡断。

而杜如晦善决断,但不善谋划。

一般情况,两人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

而单独拿出来,大多也是夸杜如晦的决断比房玄龄的谋划,更为重要。

冯一博倒是第一次听人单独拿出房玄龄来说。

说的还是要学他只做谋划而不独断。

不过,冯一博只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他在江南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

知道在外征战必然要独断专行。

王子腾当初官至九省统制,奉旨巡边。

如果不揽权,怕是什么也做不成。

而他这一去,虽然饱受诟病,但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

自从他到了辽东之后,几乎是“三天一小捷,五天一大功”。

如果说,捷报频传还有掺假的可能。

那辽东构建的堡垒可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

李守中对此都是赞叹不已,还说过:

“此防线若是能成,则大魏再添八百里疆域。”

所以,王子腾此时看似在叮嘱自己,该如何做官。

实则,却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很显然,在辽东的独断专行,让他建功立业。

却也让景顺帝心生忌惮。

所以,王子腾的话,冯一博能理解。

但他此时,自然不会发表什么看法。

只是不动声色的看着对方。

说这话时,王子腾脸上的疲倦和不甘,都被冯一博尽收眼底。

这也让他大致已经明白了……

王子腾这是对皇帝有怨啊!

可他对自己说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呢?

王子腾这个级别的人物,做事必有自己的目的。

绝非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一博一定铭记舅舅的教诲。”

虽然心中还有疑惑未解,但冯一博还是恭谨回了一声。

还做出一副受教模样。

“想来,以你的探花之才,又曾亲自带过兵,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眼见王子腾有些站不住了,冯一博连忙上前扶他。

回了座位之后,王子腾勉强一笑,道:

“若是我家有你这样的麒麟儿,我也不用如此操心了。”

说完,也不等冯一博回应,就闭上眼睛往后一靠。

似乎在闭目养神。

过了好半晌,他才再睁开眼。

这次似乎只剩倦容,刚刚的怨气收敛了不少。

在此期间,冯一博默不作声的思考着他此前所言。

看来,昨日君臣聊的很深啊!

王子腾话里话外,都是唐朝的典故。

显然是上有所好。

他将自己比作李靖、张亮,还叮嘱我做房玄龄。

显然都是受了景顺帝的影响。

此前冯一博就隐约知道些,景顺帝似乎喜欢别人说他是李世民。

现在看来,他似乎在王子腾面前,用的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