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诸葛亮登场!(1 / 2)

百姓们才不管什么黄老之学,儒圣之道。</P>

百姓只会关心每日的柴米油盐,以及官员是否欺压百姓。</P>

只要自己吃饱穿暖,大灾之时有朝廷牵挂赈济,平素里没有苛政小吏,身边没有战乱。</P>

那对于百姓而言,这就是盛世。</P>

所以无论刘偕怎么说,除去外来的百姓,朝廷治下的百姓都一定会站在刘偕这边。</P>

司马徽面对百姓们一人一句声援刘偕,顿时一句话也对不上来。</P>

刘偕见目的达到,随后便开启了怼人模式。</P>

“黄老之学奉行无为,固然哲理至臻,但治国若是无为,要天子何用,要满朝文武又何用?”</P>

“朝廷无为,则天下民乱,群贼四起,外敌侵扰不断,民不知生产,商贾坐地起价……”</P>

“百害而无一利!”</P>

刘偕说罢,现场本来有许多想要反驳的人还来不及说话。</P>

在听了刘偕的一番话,便发现根本无从反驳。</P>

司马徽见刘偕说罢,面色依旧沉稳,挥一挥衣袖,开口道:</P>

“既然古人奉行千年的黄老之学在陛下眼中一无是处,贫道无言以对。”</P>

“可自古儒道一家,贫道时常也捧读儒家典籍,略通儒学。”</P>

“陛下方才言,儒道皆不能用以治国,何也?”</P>

刘偕明白,现场的都是儒家弟子。</P>

而且就连自己手下九成九的官员都是儒学弟子。</P>

现在司马徽把话题往儒学上面转,显然是要将自己置于千夫所指之下。</P>

说着,刘偕话锋一转:</P>

“儒学之道,亦然如此,正君之德,可用,教化百姓,可用,若用以治国,则害处甚多。”</P>

“儒家王道,吹捧圣王之道。”</P>

“可天下之事繁杂无数,君王圣贤仁义,亲近贤臣,远离奸逆,勤政数载,呕心沥血。”</P>

“若不知如何强军富民振国,不知如何启民智革政令废糟粕,则一切贤明都如浮云过目,掌中流沙!”</P>

“一遭不测风云,则大厦倾覆!”</P>

“故而,朕追求一个知行合一的圣王之道。”</P>

“身为天子,既然将天下九州担在肩上,不是做样子,更不是说空话,而是要看他为百姓做了什么。”</P>

“知行合一,方能手握王道,九州臣服。”</P>

“水镜先生,你说对吗?”</P>

而刘偕这一系列发言,让在一旁干看着的整个淮南使团都捏了一把汗。</P>

杨弘更是屏气凝神,不由得为刘偕的伶牙俐齿感到不可思议。</P>

从这次来到洛阳,再到觐见校阅,再到今日大辩。</P>

这个天子的气场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傀儡天子。</P>

但他更不相信一个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天子会如此冷静,如此有气魄。</P>

转念一想,杨弘坚定了想法。</P>

肯定是曹阿瞒背后指使安排的。</P>

但此刻看着司马徽久久不语,杨弘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P>

司马徽若是败了,那现场恐怕就没人能和这小天子一辩。</P>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截止的铃铛响了起来。</P>

司马徽终究还是没能说出一句话。</P>

听到铃响,这才如释重负地点点头:</P>

“陛下擅辩,贫道不及!”</P>

说罢,便步履有些不稳地走了下去。</P>

随后,刘偕高声道:</P>

“今日,朕的辩题就是,袁绍袁术,是反贼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