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之所以能对大明掌控的这么牢固。</P>
完全是因为大明没有所谓的门阀和世家的原因。</P>
大明之所以没有世家和门阀。</P>
一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连年征战。</P>
总有那些不把门阀和世家放在 眼里的人。</P>
对他们动手。</P>
尤其是当年的黄巢。</P>
所谓天街踏尽公卿骨,可不仅仅只是一句诗而已。</P>
二就是因为元朝这个外族建立的朝代。</P>
只认自己人,除了自己人之外的所有人,全都被他们当成奴隶一样的存在。</P>
他们甚至把人都分成了四等。</P>
并且对四等南人随意的虐杀。</P>
等到父皇把这些蒙古人 赶走之后。</P>
别说是世家门阀了。</P>
就连大一点的势力都没有了。</P>
父皇当然能够随意的掌控大明。</P>
而不用像赵匡胤那样,为了稳住那些老兄弟。</P>
只能选择杯酒释兵权的做法。</P>
试想一下,要是之前的李善长等人是从五代十国活下来的存在。</P>
父皇要想稳定皇位,十有八九也会选择杯酒释兵权这样的做法。</P>
甚至连离开金陵,试探人心的做法都不敢有。</P>
真要是这么做的话。</P>
李善长等人纠集的可就不只是区区万余乌合之众。</P>
而是十万甚至数十万带着攻城器械,真正能打仗的士兵!</P>
只是自己之前还被蒙在鼓里。</P>
要不是听到朱雄英的这番心声。</P>
就连自己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P>
还好还好。</P>
自己有这样一个好儿子!</P>
朱标的心中无比的庆幸!</P>
【不过宋朝也并非没有错。】</P>
【要不然也不会被外族欺负这么多年。】</P>
【以文御武是一个手段。】</P>
【但是这个手段却过于极端。】</P>
【文臣管理武将。】</P>
【只负责管理,不需要担责任。】</P>
【仗打得好了,功劳大部分是文官的。】</P>
【仗打的不好,锅全都是武将的。】</P>
【而相关的文官不仅没有责任,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升迁!】</P>
【这简直就是给这些文官一张真正的免死金牌。】</P>
【可比皇爷爷的免死金牌靠谱多了。】</P>
听到自己孙子的话。</P>
朱元璋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愕然之色。</P>
当初立国的时候,自己确实是赏赐一些功臣有免死铁劵。</P>
但是咱也是真心拿这些东西奖励他们的功劳。</P>
只要不犯谋反之罪,都可以凭借免死铁券免除死刑。</P>
怎么到自己孙子嘴里,就变成了自己的免死铁券补靠谱了?</P>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因为朱标的死而大肆屠戮功臣。</P>
所以自己赏下去的免死铁券基本上都还没有用过。</P>
虽然李善长当初也赏赐了一面免死铁券。</P>
但是李善长犯的是谋反之罪。</P>
自然不在赦免之列。</P>
所以朱元璋对于朱雄英的话 很是纳闷。</P>
不过转念一想,朱元璋就释怀了。</P>
因为以前宋的制度而言。</P>
确实没有一个文官的死是被朝廷公开处斩的。</P>
朱元璋可自认做不到这一点。</P>
从这方面来看。</P>
前宋的某些制度。</P>
确实要比自己的免死铁券还要来的强一些。</P>
只是朱元璋对此毫不关心。</P>
真正关心的是朱雄英嘴里的如何平衡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