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接洛克菲勒宅邸。”通讯兵对着专线转接员说着
接线员将专线的一端从待命区拔起,随后插到了对应的端口内。
欧罗巴的拨号电话线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都已经十分成熟,但对于特殊保密需求的通信他们依旧在使用老式的专线电话。首先他们已经从铺设开始就一直以非常成熟的体系运转着,每条专线被良好的运转、维护与监控。
一旦有人试图监听这种特殊的有线电话通讯,将会被第一时间察觉。
就算仅仅是电话专线的外壳破损,也会被第一时间察觉到并有人迅速赶到排查故障,或者对破损专线的人员进行抓捕、反抗者会被直接军事法庭审判。有些人如果敢暴力抗拒逮捕,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击毙。
“这里是洛克菲勒宅邸。”电话的一头接通
“林无惑主席邀请纳尔逊·洛克菲勒赴宴。”通讯兵告知
“我收到了,我一定会转达的。”接通电话的人信誓旦旦,随后按照标准结束语结束了此次通话
不一会纳尔逊·洛克菲勒走进自己的房间,看着独自在自己书房中等待的儿子询问:“刚刚谁打电话过来了?”
“没什么,欧罗巴闪光的回归让底下那群人都乱了套。那些人想要父亲您出面帮忙,来捞他们一下。毕竟有些人做得太过火,征地、拆迁、筑房、验收等阶段都上不了台面,他们这时候才想起洛克菲勒太迟了。”埃里克森·洛克菲勒回答
“哦,那样得话简单两句话打发走也好。”纳尔逊·洛克菲勒听后摇摇头
原本埃里克森·洛克菲勒并不被允许回到宅邸,但恰恰今天是洛克菲勒家族的聚会。当然话题永远都在围绕欧罗巴闪光回归后,他们应该做什么。
洛克菲勒这个姓氏,在现在的欧罗巴联合王国时期是一种政治派系;再往前面推一段时间,在欧罗巴闪光时期则是做为林无惑的盟友;再前推一点点到欧罗巴帝国时期或者更古早的四皇时期,洛克菲勒这个姓氏代表的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资本集团。
从四皇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欧罗巴联合王国时期的家族,有一个非常相同的点。那就是擅长两面或者多面下注来确保自己家族能够延续下去,继续以一个家族的形式存在不论是嫡系还是旁系都无所谓。
只要能够存活下来,家族的复兴只是时间上的长短而已。旁系也可以成为嫡系,嫡系也可能会变成旁系,区别只在于他们当时下注的对象是输还是赢而已。
但这个传统在欧罗巴闪光时期开始出现变化,林无惑对于这些家族的要求发生了改变。
帝国体制的传统下赢家通吃,向胜利者的押注会变成新一代的执政体系联盟。也就是新皇帝以及其背后的支持体系家族,这些押对赢家的人会变成新皇帝的执政心腹。
开启由家族转向大臣的转变,利用封建大臣的权力来发展家族,家族也会辅助大臣对国家进行治理。而大臣在朝堂之上也会被视作一个大家族的代表,其并非是代表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看待。
这个传统在欧罗巴闪光时代所终结,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欧罗巴闪光的执政体系并不依赖这些家族而是自己所创立的人民力量党。
对于执政的手段不再依赖于控制区域的家族而是中央下派的基层一线班底,这些人的背景只能是人民力量党党员。他们并非听命于家族、家族听命于皇帝的传统封建阶级秩序,而是基层直接听命于欧罗巴中央政府的命令。
一个欧罗巴大陆上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政府在欧罗巴闪光时代成立,要知道这个国家的规模是十亿级别人口的大陆国家。如此庞大的体量实现高度中央集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庞大的体量甚至能够被自己所压死。
这种能够被自己国家体量所压死的根本逻辑就是:如此庞大数量的人口、宽广的国土,那就必然会出现南辕北辙的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导致生存在这些土地上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习俗、饮食等等。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北方冬天的时候会大量采购白菜等耐储存的食物,用于过冬时的食物来源。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会天然的让生存在这种条件的人们倾向于抱团取暖。个人的能力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显得如此渺小,只有形成一个聚落或者是村庄才能够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而这种倾向于抱团的地域习惯最终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就是这些地区的人们更善于社交和喜欢社交。毕竟以聚落的形式存在,家家户户要么沾亲带故要么父辈都是多年好友。社交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会让这些地区的人显得大方爽朗等。
社交度的开始很大程度就是让利,这种让利并非是商业视角上的让利而是一种更细小的微观描述。
比如当双方互相都是第一次见面还没有一个共同认识的人时,第一开口在北方都说什么?
“师父,来一根?”、“大姐,向您打听个事。”、“大爷,xx村怎么走?”.......
称呼上的尊重辅以一些物质上的让利,这是严寒地区的习俗。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一种是给予身份上的精神让利,一种就是物质上。
聚落有优点自然有缺点,让一个聚落能够抗衡自然条件风险。那就必须有话事人,一个能够拿定主意的大家长。大家长自然是那些辈分高、活得久、见识广的老人担当,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来对目前困境做出判断。
不然一家一户一个意见、一个想法、各做各的那岂不是乱了套了,聚落抗风险的能力也会因为这些单打独斗的人变成一个泡影。所以需要一个大家长拿定主意,之后所有人都按照这个判断行事。
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会衍生出一种社会等级制度,人类社会的形态就是基于这种聚落、部落的扩大化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封建王朝。从严格遵照血统的部落,朝渐渐剥离血统的封建王朝。
这是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事情,封建王朝相比部落是将血脉的因素从政治治理体系中剥离的。部落中的方方面面选拔是根据血脉来的,而封建王朝相比部落的规模更大、需要治理的人口和地域更多更宽广。
对于这些宽广地域的治理需要一个庞大人数和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去治理,这些要求简简单单依靠血脉是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人才储备需求。于是封建王朝就会寻求一种将人才从平民中选拔出来的制度,也就是普遍所描述的科举制度。
用考试和考核在大多数人群中间选拔出人才,授予他们职位去治理国家的方方面面。而不再要求他们的血统和统治者一致,这就是一种先进性,为其他阶级的人提供一个上升通道也能保持一个国家的稳定。
而这种等级明确的社会环境下,称呼就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官职、备份、财阀等称为都能够显示出这个人的社会地位,所以当被人以一种尊称所描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乐于帮一个顺水人情。
而生活条件优越的地区大多数则是以家族农庄的形式存在,有很多甚至这个区域内仅仅有一户人家。良好的自然条件让这些地区的人喜欢独来独往,不需要用自己财富进行一次分配去换取集体对于自然条件的风险抗衡。
而在山地中,和邻居相隔数公里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种因为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造就的社会共同意识的不同。自然会让双方之间出现无意义非主观意愿的冲突加剧,很多时候甚至双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冒犯了对方。
两种居住环境下的人,碰在一起都可能会出现如此多的矛盾。那么跨度如此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如何应对这种治理挑战?这本身行政难度就异常巨大。
中央集权政府的显着特点就是由国家的中央政府,所下达的行政命令能够覆盖到整个国家的各个区域。上行下效,对于政令不加以变动的执行,这是中央集权政府的优点也是其缺点。
一个经典的反面例子就是将特定地区的成果,错误的以为能够让全国各地所有区域去复制成功。林无惑是绝对不会认为欧罗巴全部种上玉米,就能够消灭欧罗巴的饥饿。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中央政府经典战略误判,农作物对于自然环境的因素看得很重。
人也像是农作物一样,不同地域的人需要不同的治理形式以及行政手法和具体方案。
也正是如此林无惑选择了不下达具体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只标定一个大方向。开诚布公的向欧罗巴的国民以及行政机构所有人,告诉他们欧罗巴该往那个方向前进。
不锁定行政的手法、具体的方案,欧罗巴中央政府只负责指定一个行政规划的大方向而不会去过度干预基层用什么方法去朝这个方向推进。只规定一个框架和划出这个行政方向的边界在哪里,从上到下会一层一层的具体填充里面的要求和内容。
比如欧罗巴中央政府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规划出以年或者季度为结算的时间单位。在这些时间窗口中,欧罗巴总体需要到达什么程度会由一个具体的要求但如何达到却不会明确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