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北燕易主(1 / 2)

409年10月14日,拓跋珪被杀的第二天,皇宫城门到了中午仍然没有打开,拓跋绍声称皇帝有诏令下达,让文武百官在端门之前集合,面向北方肃立。

百官一时摸不着头脑,抵达端门之后,只见拓跋绍从门缝里探出了脑袋,说了句更加没头没脑的话:“我有叔父,也有兄长,你们拥护谁?”

大家全都愣住了,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很久之后,南平公长孙嵩才打破了沉默,用响亮的嗓音说道:“当然拥护大王!”

这时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他们的皇帝拓跋珪已经死了,可是事先没听到半点风声,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拓跋珪是怎么突然死掉的,于是场面再度寂静,只有阴平公拓跋烈放声痛哭,转身而去。

拓跋烈是拓跋仪的弟弟,拓跋仪不久前刚被拓跋珪赐死,于是官府与民间一片骚动,谣言四起,认定拓跋家族将爆发严重的内乱,肥如侯贺护,甚至在安阳城北燃起了烽火告急。

贺兰部落的人,远远看到集合的信号,全都赶到安阳城,其他结盟的部落也都分别集结,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状况。

拓跋绍得知人心思变,便拿出了大量布匹绸缎,赏赐给王爵公爵以下的官员,以搏取大家的好感。

大家全都没有主意,只得先站在拓跋绍一边,只有崔宏父子拒不接受封赏。

京城发生这么大的事,外出避祸的拓跋嗣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动身往回赶,为躲开拓跋绍的耳目,白天藏在深山里,晚上住在王洛儿家中。

王洛儿的邻居李道,得知当朝太子就住在自己隔壁,兴奋地大吵大叫,虽然供应拓跋嗣日常用品的功劳不小,但也因此泄露了拓跋嗣的行踪,拓跋绍派人逮捕了李道,逼问拓跋嗣的下落,而此时拓跋嗣早已秘密转移。

拓跋绍不肯罢休,砍掉李道之后,挂出天价的悬赏,寻找拓跋嗣。

狩猎助理官叔孙俊,与皇族中人拓跋磨浑,都是拓跋嗣的拥护者,声称他们知道拓跋嗣在什么地方,拓跋绍便派出手下的两个得力武士随他们前往寻找。

出城之后,叔孙俊和拓跋磨浑立即把两个武士生擒,前往晋见拓跋嗣,并带去了京城的最新消息和所有公开反对拓跋绍的名单。

拓跋嗣于是让王洛儿充当信差,与名单上的官员取得联系,并在当天晚上通知了安远将军安同等人。

名单一事其实有些多此一举,因为城中官员在得知拓跋嗣的消息后,几乎全体响应,争着出城迎接,等到拓跋嗣抵达城西的时候,皇宫里的卫士,已经把拓跋绍收押。

宫廷政变的真相很快大白天下,拓跋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令诛杀拓跋绍和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同时把拓跋绍手下的官属,以及亲信的太监宫女一律处死,参与谋杀拓跋珪的十几人,先砍脑袋,然后剁成肉酱,供百官吞食。

一场惨剧总算就此结束。

10月17日,18岁的拓跋嗣登上皇帝宝座,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以前被免职不准参与决策的三公部长级官员全都召回朝廷,然后挑选了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拓跋磨浑的父亲)等八人,在皇城止车门设立座位,共同处理朝廷政务,时人称为八公。

这八人都是国家元老,也都很有才华,八座的设立,为北魏的再度兴盛,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拓跋嗣的英明神武,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做起事来却稳抓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将很好地弥补拓跋珪统治后期的各项缺憾。

政府行政官燕凤,早年间一直侍奉拓跋什翼犍,是北魏的开国元勋,拓跋嗣让他与全国部族政务总监封懿等人,进宫给皇帝讲解经书,出宫则共议政事,授予极高的权限,既表彰了忠贞,又维护了民心,还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的加盟,可谓下了一步绝佳的好棋。

同患难的几个好朋友也都获得了相应封赏,任命王洛儿、车路头为散骑侍从官,叔孙俊为首都卫戍司令官,拓跋磨浑为政府行政官,一律封郡级或县级公爵。

对于其他旧有的臣属,拓跋嗣也没有放弃,询问左右亲信,寻找值得重用的人才,王洛儿推荐了李先,拓跋嗣便召见他,问道:“你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功劳,受到先帝的青睐?”

李先回说:“我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功劳,只是我的忠良和正直,为先帝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