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托雷大军攻取金国军事重地陕西(2 / 2)

正在这时,老将速不台率领另一支蒙古军在河南和陕西境内自由穿插,连克几个州县,震动了金国政府。

金哀宗急忙调预备在潼关的金将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二将率兵支援。但是,此二将害怕与蒙古军正面作战,迟迟不发援兵。相互之间的不配合,注定了金军的必然失败。

面对这个情况,金哀宗完颜守绪派人去询问。此时,金哀宗只能去“询问”,不可下命令,足见金朝的朝政已经相当腐朽,皇帝已经没有了命令自己将军的权力。

一看皇上派人询问,金二将都有说自己不发兵的缘故:完颜合达说他在等机会,现在只是机会不到,见机则动。移剌蒲阿说不用发兵支援,蒙古军远道而来,后继不继,缺乏粮草,我们不用发兵,静待其欲战不得欲留不能时会自行退兵。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面对国破山河碎,作为手握重兵的国家栋梁而毫无爱国之心,这是令人愤慨的。如果他们积极支援,并寻找机会与蒙古军交战,这样不但能解凤翔之围,而且还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凤翔地区的战争形势变得活起来。只可惜事实不是这样。

金廷已经日落西山,无力匡扶,难逃被颠覆的厄运,只能坐以待毙。一两个带兵的将军是这样,那么千万个人呢?

论凤翔府的位置,它是潼关的门户,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对于如此重要

地点的防护,各地的将军各行其是,朝廷的号令置若罔闻。无奈金国那时日薄西山,号令无人遵行,它不亡国,岂有此理?

金哀宗听了二将所言,气坏了。但是,金哀宗不能太造次,此时正是用人之时,小不忍则乱大谋。金哀宗也没大发脾气,他派枢密院判官白华传旨于合达与蒲阿两将军:

“凤翔围久,恐守着力不能支。两位将军当领军出关解救凤翔之急。”

由于朝廷屡促两位将军发兵西援凤翔,合达和蒲阿没办法,只得遵旨领兵西进。但他们害怕遇上蒙古军,行动很和缓。

合达、蒲阿两将军领兵刚出潼关10里地,在华阴界果然与蒙古军相遇。双方立即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金军早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此次一交战,就输给了蒙古军。

这是因为金军全军上下畏惧蒙古军,心理上就惧怕蒙古人,结果金军被杀了很多人,余者都四散逃跑。合达和蒲阿二将草草收了些败军,不顾凤翔的死活,逃回潼关。

凤翔受托雷大军的围困,盼望驻守潼关的金军速来援助,因而勉强坚持多日。可是听说潼关守军被蒙古军打回了潼关。于是,期盼援军的意愿化为泡影。

托雷大军攻城更急,城墙被攻破好几处。最后,于1231年5月4日,凤翔府终被蒙古军占领。凤翔府的丢失,使中原的腹部洞开。

凤翔府被攻占,金国西部地区的防卫被撕开裂口。这场军事博弈最终以金军的失败而告终。总结金军失败的理由,只有一条:那就是金军是消极作战,而不是积极抗敌。

其结果很让人感慨:凤翔府丢了,合、蒲二将的军队也被歼大部。

但是,合达、蒲阿二将对凤翔府的安危毫不关心,决定弃守京兆府。他们留庆山奴代理行省的官衔驻守京兆府。而他们退守河南府。

然而庆山奴的行省衙门只有兵士800人,瘦马200匹,难以抵挡兵锋正盛的蒙古军。庆山奴向金廷请求退出潼关。金廷不允许庆山奴退出潼关。

但是,庆山奴对金廷的命令置若罔闻,依然退出潼关,触地放弃了关西。从此,潼关以西不再为金国所有。

蒙古军攻克凤翔府后,潼关一带的许多州郡的金朝军政首领都投降蒙古军。

于是,蒙古军停止进攻,休整兵马筹划更大规模的战事。

5月,窝阔台借助避暑休整的机会,召集诸王与各部将领商议攻灭金国的作战部署。

会上,托雷首先提出:金廷迁都开封府以境外20年,称为南京。一直凭借黄河、潼关天险与我对抗。如果我军出宝鸡,绕道汉中,不一个月就能到达金国背后的唐州、邓州地面。这时候,金军就首尾不能相顾,攻取开封就容易了很多。

听了托雷所言,窝阔台很高兴,连连夸奖托雷。于是,一个联宋灭金、假道于宋的战略大迂回策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