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折兵损将,伤了国本,如今几年算是息养民生和兵力</P>
乐也不能由着他们乱来,可是朝廷如今又实在派不出人力</P>
一些久经战场与先祖出死入生的老将军们如今年事已高,实在不宜出战</P>
剩下的几位将军们倒是英勇,但也是缺少经验,上不得台面</P>
再者,一旦开战,无论时日长短,受苦的皆是百姓,我大魏本就</P>
四分五裂,难免会出什么差错。</P>
皇上一口气说完后更加愁眉不展</P>
照容却在心中暗自揣测,想来当初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文帝才实施改革之政吧。</P>
见照容不说话发愣,皇上疑惑道:“容儿?怎么了?容儿?”</P>
“啊?”</P>
照容猛然惊醒道。</P>
皇上道:“好好的怎的发愣了呢?”</P>
照容道:“没事,只是妾身心疼您而已,政事妾身不敢参与,但是您也要注意身体</P>
车到山前必有路,但因为些小事将自己累垮了,妾身会心疼的。”</P>
皇上微笑道:“只有容儿知道心疼朕,朕就说这些事不与你说罢,你还偏偏想听</P>
罢了罢了,以后在你这里只谈家事,再不谈国事。</P>
皇上说罢缓缓的闭上眼睛。</P>
照容看后道:“皇上累了,妾身服侍您休息吧</P>
皇上没有睁眼,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待将皇上伺候入睡后,照容却轻手轻脚的离开</P>
行至后殿,进入五皇子房间后,只见五皇子正在看书</P>
“母亲?”</P>
见到照容过来,五皇子吃惊道:“这么晚了您怎么还过来了?父皇他?”</P>
照容轻声道:“你父皇睡了,母亲过来想与你说说话,说罢缓缓坐下</P>
五皇子道:“母亲有心事?”</P>
照容直接道:“倒不是母亲,而是你父皇。”</P>
五皇子惊奇道:父皇怎么了?“照容道:“南齐伐兵之事你可听说了?”</P>
五皇子道:“自然听说了。”</P>
你父皇为此事头痛不已,你怎么看?”</P>
五皇子顿了顿后道:”以我们如今的实力来看,的确不适开战。可?</P>
照容明白道:“可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是否?”五皇子道:“母亲言之有理。</P>
五皇子又道:那些个部落如今皆是不服我大魏的,以前也没少挑事,但也都无关痛痒,能应付过来</P>
可是如今他们皆数都投了南齐那边,还有南宋残留下来的一些势力,如若不彻底安置好</P>
只怕父皇遇刺这般危险的事再次上演,毕竟那些人可是对我们虎视眈眈</P>
觊觎很久了,这些事也一直困扰父皇许久</P>
儿子也一直在想应付之法,可不可不开战,就将那些部落全部收于麾下?</P>
收服他们为我大魏臣民效力,为朝廷效忠,可是这般举动固然是好,但却也不是易事</P>
照容欣慰的看着五皇子道:你倒是个有主意的,在如今没有更好的办法下</P>
这倒不失为一个良策,万事开头难,可若是因为困难就不去做了</P>
便是永远都没有出路</P>
五皇子道:母亲觉得,儿子这个想法可行吗?</P>
照容道:可不可行,试试也无妨,你是皇子,你父皇也一向看重你</P>
便是为父分忧,无需考虑太多,尽心即可</P>
五皇子道:儿子想了很久了,可一直没敢说出来,为着顾虑之事太多</P>
母亲既然对儿子这般有信心,儿子自然也就无需再有顾虑了</P>
母亲放心,明日早朝儿子便上表意见,与父皇共同商讨此事。”</P>
可照容却摆手道:“不,这件事你不可直接说与你父皇,尤其在朝堂之上</P>
五皇子不解道:“为何?”</P>
照容耐心分析道:“因为且不说这件事是否会顺利发展</P>
你三哥才当太子,在朝堂上你不能太压他一头,让人记恨</P>
再者,如若这条路行不通,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定会抓住你不放,到时候再扣个乱议朝政之说头</P>
且会陷你与不利之地。”五皇子静静的听着照容的分析道</P>
那儿子该怎么与父皇说?”</P>
照容道:“不如借势,明日你先去给你皇嬷母请安。”</P>
五皇子想了想后恍然大悟道:“儿子明白了</P>
将这个提议给皇嬷母说,如若可行,皇嬷母定会与父皇一道商量</P>
这样一来,儿子便好做人了,如果行不通,也不至于太过难看。”</P>
照容越来越欣赏五皇子的聪明道:“恪儿说的对。”</P>
“多谢母亲提点。</P>
照容起身道:“但是恪儿,这件事兹事体大</P>
说者容易做起来也确是困难重重,所以无论发生何事,你都要与你父皇同心</P>
只有如此才能做成大事,你父皇一个人太孤单了。”</P>
五皇子道:“儿子明白。”</P>
照容这才欣慰的叮嘱五皇子早点休息后离开。</P>
次日五皇子早朝过后便直接去了慈安殿</P>
太皇太后虽然拖着病体,但依旧是召见了五皇子。</P>
曾孙儿拜见皇嬷母,给皇嬷母请安</P>
太皇太后看着五皇子道:恪儿今日倒是难得,来看哀家</P>
五皇子惭愧道:皇嬷母折煞曾孙儿了,实在是因着最近事多,父皇又多有忧虑</P>
曾孙儿也跟着父皇着急又是担心父皇龙体,忧思过滤,没能时常给您请安</P>
还望您不要怪罪的好</P>
太皇太后道:你倒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般孝心,哀家怪罪什么</P>
男儿当以家国为重,哀家辨的清是非,你父皇这段时间也没功夫来看哀家这老婆子</P>
倒是你还想着哀家,有心了</P>
五皇子忙道:您不怪曾孙儿便是最好的了,父皇因南齐战乱之事忧心多日,您也不必计较</P>
待解决完这些糟心事,父皇自会常在您身边尽孝道</P>
太皇太后抬眸道:哀家倒也听说了,南齐这些年是你父皇的一块心病</P>
哀家老了,也帮不了你父皇什么了,便是需要你们这些晚辈多尽些心了</P>
五皇子道:曾孙儿明白,曾孙儿也为此忧思许久,只想为父皇排忧解难</P>
我大魏如今休养生息之际,实在不宜开战,且也不能任人欺辱</P>
太皇太后盯着五皇子道:恪儿可是有何好见解?</P>
五皇子犹豫后道:曾孙儿不才,便是有一些个人见解,倒也上不得台面,便也只当与皇嬷母闲谈罢了</P>
你且说罢,身为皇子,自有论政之责,也当是历练你自己</P>
五皇子不卑不亢的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全部委婉的说出</P>
太皇太后听罢却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沉默着,五皇子一时有些着急和害怕</P>
倒也不敢再开口</P>
许久过后,太皇太后看向言嬷嬷道:前些日子,太子在朝堂上是不是也说过这担见解?</P>
五皇子顿时慌了神,太皇后道:那段时间你在养病,自是不知道的</P>
言嬷嬷道:好像是说过,与五皇子的这般言论无何差异</P>
五皇子忙道:皇嬷母明鉴,曾孙儿不知,实在是?</P>
太皇太后却笑道:哀家知道,你们兄弟二人能如此心意相通,实在是难得</P>
五皇子此刻已是有些后悔了自己今日的言行</P>
太皇太后也不点破,只道:难得两位皇子都能想出这般不劳民伤财且能解决大事之法</P>
是我大魏的福气,也是你父皇的好福气</P>
五皇子道:是曾孙儿卖弄了</P>
太皇太后继续道:既是祖孙儿闲聊,你又何必这般紧张,我大魏男儿心意相统,主意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