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旋不解道:“娘娘为何这么说?”</P>
照容道:“本宫也不知道,一种感觉如此,皇家深宫暗潮涌动,像婉儿这种性子定是会吃亏的</P>
但愿不要出了什么事的好,不然我该如何跟于家交代啊。”</P>
锦旋依旧不解:“娘娘今日是怎么了?好生奇怪。”</P>
照容也说不上来自己是怎么回事,总在心里预感会出什么事,但不知道针对谁</P>
“回才人,有个眼生的宫女送来了这个。”</P>
凤藻宫里木棉给郑才人递上一张字条,</P>
郑才人将双手浸入玫瑰水中浸泡了一会拿出来后,宫人忙递上擦手帕</P>
待将双手擦干净后,郑才人才接过字条打开一看,后面无表情道:“可是重华宫传出什么消息了?”</P>
木棉道:“真被您猜对了,五皇子已定下婚期,于下月初六成亲迎娶皇妃</P>
郑才人打开烛笼,将字条放在烛光下,不一会便被烧了个干净</P>
后道:一会去把东西给高瑛吧。”木棉道:“您真的要帮她吗</P>
依奴婢看这高瑛野心大着呢,倘若她嫁给了五皇子,又岂会真的站在我们这一边?</P>
到底是定会落井下石。”</P>
郑才人却道:“无妨,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P>
她需要我助她成为皇妃,而我也正好需要她帮我一把,日后各走各的道便是</P>
但是她想落井下石,我也定会让她,身败名裂!”</P>
郑才人阴狠的说出这几个字,却将木棉吓了一跳。</P>
“恪儿的婚事都办好了?”</P>
慈安殿里太皇太后闭着眼睛问着。</P>
皇上道:“都好了,日子订在了下月初六。”</P>
一听这话太皇太后猛然睁开双眼,但看到皇上面不改色的恭敬</P>
倒也没说什么。”</P>
皇上道:“家事已定,便是国事了,孙儿派去洛阳的人快马加鞭已经回信,迁都之举洛阳</P>
那边的百姓们倒都无异议,只是盼着能使其更繁荣昌盛,也是利于他们的</P>
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因洛阳行宫经久未住人,需要重新翻修一下,是需要耗费些功夫的</P>
孙儿也派去了礼部尚书和中侍太尉一同前去监督修理</P>
不出意外的话两个月内可以修筑完成</P>
孙儿定会留出最体面的宫殿来好生奉养皇祖母。”</P>
太皇太后道:“皇上大可不必为哀家费心思,如今身子便已不成了</P>
还不知道有没有福气能住进去呢</P>
皇上道:“皇祖母这话就言重了,您为大魏朝操持了大半生了,孙儿还没好好奉养您</P>
不会让您有遗憾的,至于此次迁都路程艰远</P>
为免您舟车劳顿,孙儿特意命人给您开造了一艘大船,到时候您可以乘船一路南下至洛阳。</P>
还有这些是孙儿连日与众大臣商讨出来的一些新政,您看看是否需要修改的</P>
言嬷嬷会意的从李公公手里接过三卷文折。</P>
太皇太后接过后仔细看着,喃喃道:“禄奉,均田,三长。</P>
待一一看完后太皇太后欣慰道</P>
皇上做事是越来越老成了,倒是显得哀家不中用了。”</P>
皇上忙道:“皇祖母自谦了,孙儿能有今日都拜您所传授,只是还有一事</P>
此番改新政,自然是不能再延续旧法了,至于我鲜卑族一些部落还是以野蛮着称</P>
不能实现统一规划,难以管理。</P>
太皇太后道:“皇上想说什么便说吧</P>
皇上道:“洛阳以汉法为尊,所以孙儿想我大魏新政也先遵汉法实现汉化,这风俗要改</P>
习性也要改,废除鲜卑旧氏一律改汉家元姓如何?”</P>
太皇太后猛然咳嗽了几声后道:“皇上的意思是要改姓?”</P>
皇上道:“没错,只是一些老臣们依旧是不能接受。</P>
所以孙儿想听听皇祖母的意见</P>
太皇太后强打起精神道:“你一向要推行汉法,可你又有多少对汉法之解?</P>
是否又有可用之人助你?”</P>
皇上道:“皇祖母所言极是,这一点孙儿也想到了</P>
中尉李冲乃是汉人,对汉法一向研知颇深,所以推崇汉法这件事孙儿已经交给李冲去办了。”</P>
太皇太后沉思道:“李冲?”“皇祖母认识吗?”</P>
太皇太后摇头道:“哀家早就还政给你了,怎么会认识,只是听你说来,这李冲的确是可用之材</P>
待到有机会了哀家可要亲见见此人</P>
皇上颔首。</P>
太皇太后这才道:“好了,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皇上想说什么便说吧。”</P>
皇上展颜道:“皇祖母的意思是?”太皇太后又咳嗽起来</P>
言嬷嬷忙将茶水递上,轻抚着太皇太后的背道:“您老了,不要着急,不管什么事都要慢慢来不是?”</P>
皇上疑惑道:“皇祖母这病怎么又严重了?</P>
这帮庸医,朕一会定要好好审他们一番</P>
太皇太后却道:“不关他们的事,最近雨水多,天气干燥,哀家到底是身体扛不住了</P>
日日里的药吃着也不见效,老了,不服老也不成了</P>
皇上道:“是孙儿不孝,您都这个样子了还日日来叨扰您。”</P>
太皇太后笑道:“哀家巴不得你来,你若不来,哀家便真的是不中用之人了</P>
皇上又是给哀家开河,又是建船,修宫殿的,哀家从你六岁之际将你抚养至十五岁亲政</P>
十几年了,若是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便也是白活了</P>
说吧皇上,跟你皇祖母就不要兜圈子了。”</P>
皇上颔首一笑道:“果然精明如皇祖母,也不是什么大事</P>
孙儿想在新政上再加上最后一条</P>
“皇上说说看。”</P>
皇上盯着太皇太后,一字一句道:“废除立子去母之策。”</P>
此话一出,不说太皇太后,站在一旁的言嬷嬷都一脸吃惊的看着皇上</P>
“不可!</P>
任何条件哀家都可以通融,唯独这个,行不通。”</P>
太皇太后想也没想直接拒绝。</P>
皇上像是在意料之中一般,也不着急道:“皇祖母适才还说最是明白朕的心意</P>
那皇祖母应该也想到,孙儿想这么做的原因了吧?</P>
为着这个旧政,平白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朕不想自己的后宫日后也上演这种悲剧</P>
甚至于子孙后代,就让朕彻底斩断了这个规矩吧,免得百年之后被人平足议论是非。”</P>
太皇太后憋着一口气道:“皇上这么做会出大乱子的</P>
这样只会助长了母家势力,压过君王之荣,前朝例子比比皆是</P>
古往今来多少王朝灭亡,绝大多都是因为太后把持朝政,母家扬眉吐气封王进爵</P>
屡屡挑战天子权威,搞的朝堂乌烟瘴气,最后灭亡,这种悲剧绝不能在我朝出现。</P>
皇上亦道:“可是您乃先祖父皇后,父皇也并非您亲生,又辅佐了孙儿</P>
您自然是觉得会助长母家势力,可是如今这朝堂之上又且不都是皇祖母您的母家?</P>
这二者又有何区别呢?</P>
您没看到过生母继位太后之荣且不是会一竿子打死全部?</P>
言嬷嬷的心此刻已经提到了嗓子眼,这是她见到皇上第一次与太皇太后正面冲突</P>
李公公也被皇上吓的不敢吭声,气氛一度沉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