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他竟然在儒家士子眼中的威望都到了如此地步了。</P>
“好吧。”</P>
“朱雄,针对于大明天下,有所拙见。”</P>
“如若不中听,说错了什么,还请诸位赐教。”</P>
朱雄抬起头,微笑着看着周围的士人。</P>
于仁,还要所有的士人都期待的看着。</P>
这刑场方圆,显然就成了一个士子的追捧大师的现场。</P>
哪怕是周围数万围观的百姓,看着大明如今威望最甚的战将,他们也并没有离开, 也都是十分好奇的看着,他们或许没有这些士子这般的朝气蓬勃,但是也十分好奇朱雄 要说什么。</P>
“在吾大明内。”</P>
“学派众说分坛。”</P>
“但归根结底,儒学之道,深入我大明子民之心,深入无数士子之心。”</P>
“儒学之道。”</P>
“根本之体现。”</P>
“便是忠君,爱国,治天下。”</P>
“但是,今日我朱雄再说两句。”</P>
“在忠君,爱国,治天下之后,还要加两句,那便是凝血性护天下,忠正君逆昏 君。”朱雄正色道。</P>
“敢问朱将军。”</P>
“何谓凝血性护天下?何谓忠正君逆昏君?”于仁大声问道。</P>
所有士子也都抬起头,十分好奇的看着朱雄。</P>
这两句话。</P>
他们都是第一次听到,出自朱雄的口中。</P>
“所谓凝血性护天下。”</P>
朱雄表情正肃,大声道:“往长远一点,昔日三国末期,三国归晋,晋八王之乱, 乱我炎黄汉家之根基,导致异族有机可乘,屠戮我炎黄族人,杀戮我汉家子民,此事, 可记得?”</P>
“昔日靖康之耻,异族猖獗,屠戮我炎黄汉家?可还历历在目?”</P>
“昔日元庭跋扈,铁骑破国门,炎黄汉家遭屠无数,属于我祖辈传承之疆域,最终 沦为蛮夷跋扈之地,我炎黄汉家子民沦为奴隶,可曾浮现眼前?”</P>
“古往今来。”</P>
“我炎黄汉家人口超过疆域之外族群十倍,甚至数十倍。”</P>
“可古往今来,为何我炎黄族群要遭受异族破国门,沦为猪狗牛羊一般遭屠?”</P>
“在天下,人口,或为劣势,但更多的则是优势。”</P>
“可曾经我炎黄族群却无法将这人口的优势发挥出来。”</P>
“归根结底。”</P>
“百姓为权贵奴役,生活不定,食不果腹,这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曾经的我辈先 祖丧失了血性,面对异族屠刀,十之八九之人不敢去面对,只敢跪地乞降,甚至为了活 命,倒戈相向,叛变族群,沦为异族屠戮我族群之帮凶。”</P>
“敌人也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破开我炎黄国土,祸乱苍生。”</P>
“试想一下。”</P>
“如若我炎黄子民人人皆有血性,人人皆有3.4血性护国之心,面对敌寇攻破国门, 誓死抗衡,当年又岂会有五胡之乱?岂会有靖康之耻?岂会有元庭之祸?”</P>
“在我炎黄族群人口庞大的优势下,以命搏命, 一切尚未可知。”</P>
“这,就是凝血性,护天下。”朱雄沉声道。</P>
听到这话。</P>
于仁,还有许多士人都是眉头紧皱。</P>
显然,很多人对于朱雄的话,提及五胡之乱,提及靖康之耻,提及元庭之祸。</P>
单纯是无血性,无法以万民护卫天下,这似乎不能说得通。</P>
朱雄微微一笑,看着周围士人的皱眉,自然是知道他们心中所想。</P>
“我明白。”</P>
“你们此刻心中所想。”</P>
“无论是五胡之乱,靖康之耻,还是历朝历代被异族所破国门之殇,皆为当权者无 能,皆为皇权王权争夺导致。”</P>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句。”</P>
“忠正君逆昏君。”</P>
朱雄大声说着。</P>
所有士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朱雄,此刻,他们眼中也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对于他 们而言,朱雄此刻所说的话,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P>
虽然刚刚说的凝血性,护天下。</P>
似乎不能完全概括昔日炎黄之乱象,但也的确是有这事关于血性之本。</P>
“昔日五胡之乱,我炎黄族群差点族灭。”</P>
“此乃司马氏之祸,司马氏之名,遗臭万年。”</P>
“此为当权者。”</P>
“靖康之耻,更是宋国无能昏君所导致。”</P>
“历朝历代,无道昏君多不甚数。”</P>
“贪赃枉法,专权跋扈之权贵更是不计其数。”</P>
“对于底层百姓而言,生活在他们操纵之下,无法摆脱,生活在他们欺凌跋扈之下,别说燃血性,就连活着都艰难。”</P>
‘这,正是 一 切祸端之根源。’</P>
“皇帝无能,天下子民受苦。”</P>
“昏君跋扈,天下子民遭难。”</P>
“昏君贪图,国门失陷,民不聊生。”</P>
“无论是五胡之乱还是靖康之耻,还是历代被异族攻破国门的国殇,大多都为昏君 无能所导致。”</P>
“但有昏君,必有佞臣。”</P>
“昏君贪图享乐,佞臣跋扈弄权。”</P>
“昏君,佞臣,国乱之根本。”</P>
“所谓忠正君逆昏君。”。</P>
“便是让所有人辨明那高位之上的皇帝,究竟是正是昏。”</P>
“为正君,当得满朝效力,当得天下人之效力,君王旨意下达,天下莫不从之,哪 怕敌寇来袭,正君之道,无畏强敌,正君之道,恩泽万民,恩泽众生。”</P>
“于此正君,必誓死报之,忠之。”</P>
“为昏君,佞臣当道,如若愚忠,必为天下大祸,便是昔日五胡之乱,靖康之耻又 一次序幕。”</P>
“对昏君, 一而谏,二为直,三为逆。”</P>
“如若昏君不改,当以天下之乱,除昏君,重塑朝纲,重塑天下,天下正直之士, 天下忠义之人,皆当应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