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趣。</P>
孙虎臣是当初丁家洲之战,最先弃军而逃的南宋军将。</P>
可在贾似道担责之后,孙虎臣反而没受多少惩处,更是被提拔为掌管临安皇宫禁卫的指挥使。</P>
而这夏贵。</P>
按照原定历史,后者在南宋大势已去,便有意投降蒙古。</P>
不过有林尘搅局,导致夏贵没机会投降,转而被谢道清调回朝中。</P>
至于王整,也在南宋招抚之下,选择“弃暗投明”。</P>
是的。</P>
这个曾经在川蜀,带着三十万军户投降蒙古的王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南宋朝廷为官。</P>
当然,南宋朝廷看重的就是王整手中还有的两万多汉蒙骑兵。</P>
然而得了统军圣旨的当事人,心情可就没这么好了。</P>
这段时间里面,南宋紧急招募了十来万流民担任厢军,以此滥竽充数。</P>
要知道在贾似道手中,南宋但凡有战斗力的士卒都在之前抽调一空。</P>
如今南宋朝廷能使唤的军队,大半在数月之前还是农夫!</P>
不过。</P>
对于临安文人来说。</P>
三路大军讨伐伪唐王的消息一出,让他们欢欣鼓舞,招呼同伴好友结伴去那酒肆青楼,畅谈国事。</P>
好似大军围剿,那林尘定然走投无路,败军身死一般。</P>
南宋朝廷的三路大军里面。</P>
孙虎臣明面上兵力最多,足有十一万人马。</P>
除开两万禁军宿卫,其他都是新募厢军。</P>
孙虎臣也很有自知之明,深知真遇到那伪唐王林尘,怕是难求活路,所以行军磨蹭,出了临安,三日才走了不到七十里!</P>
开玩笑。</P>
朝廷那帮子儒士大臣没逼数,孙虎臣可心知肚明。</P>
那唐王林尘连蒙古大军都能击败,更何况他手中这帮老弱病残?</P>
而王整和夏贵的两路大军,动作稍快一些。</P>
那夏贵自诩手中全都是南宋精锐水军,都没把王整和孙虎臣放在眼里。</P>
他的打的算盘很简单。</P>
那就是寻机而战,若不得,便退走就是了。</P>
届时与那唐王林尘厮杀一阵,也算对得起南宋朝廷发给他的饷钱。</P>
至于反复横跳的王整,应该是三人当中唯一一个打算与林尘交战的人了。</P>
“本将手中尚有两万精骑,若是使用得当,未尝不能打破贼军!”王整是这般对手下军将说的。</P>
当真可笑。</P>
这三路被南宋朝廷寄予厚望的讨逆大军,最后反而是王整这个降将有拼死之心。</P>
余下两人都是坐山观虎的墙头草!</P>
林尘得知南宋朝廷所作出的应对,只是一笑。</P>
之前丁家洲一战,贾似道已经把南宋最后一点家底败光了!</P>
唯有那王整,稍稍值得林尘重视。</P>
至于夏贵,林尘打算让张横张顺两兄弟率水师将其围剿。</P>
此时唐军南下,像极了原定历史蒙古灭宋的剧本。</P>
沿江而行的唐军,不过五日就抵达扬州。</P>
扬州知府率大小官吏共两百余人出城投降。</P>
毫不夸张的说。</P>
唐军所到之处,几乎是传檄而定!</P>
显然。</P>
这南宋地界不缺明眼人。</P>
大伙都看出来,这南宋气数已尽。</P>
就连桥玄都来找林尘,说今日投效唐军的文人,数量日益见长。</P>
林尘对此并不意外。</P>
就连蛮族蒙古,这些读书人都能跪下去,更何况唐军还打着汉家旗帜?</P>
至于孙虎臣这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