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太子的态度,虚报安禄山的战功(1 / 2)

边令城将宋璟送来的书信递给了李琩。</P>

李琩问道:“送信的是什么人?”</P>

“一个老翁,自称是宋璟的老管家。”</P>

边令城回答道:“奴才邀请那个老翁,把宋璟的信亲手交给太子,可那个老管家把这封信交给了我,就急匆匆的走了,连太子别院的大门,都没有踏进来一步。”</P>

“呵呵,是吗?”</P>

“宋璟即便是死了,也跟我保持着距离。”</P>

“从送信的人没有任何的显赫身份,就可以看出一二。”</P>

“看来对我这个太子,有很大的意见啊。”</P>

“上一次慰问宋璟的时候,他病得不轻。”</P>

“现在死了,也算是寿终正寝。”</P>

“这样走了,也算是好事。”</P>

李琩神色玩味,面带笑容开口。</P>

“太子,宋璟就是个老顽固,他的态度不重要,还请太子莫要在意。”</P>

边令城乐呵呵的说道。</P>

李琩没有在意边令城的态度,拆开书信看了起来。</P>

宋璟的意思阐述的特别清楚,要让他这个太子戒骄戒躁,一切以大唐的社稷安危为重,不要给残存的武氏势力有死灰复燃的机会。</P>

劝他要学李隆基,对待武氏势力要狠辣一点,不要姑息养奸。</P>

说他现在是皇家的子孙,就该跟武氏势力划清界限。</P>

并且提及了武温春一事,夸他做的相当漂亮。</P>

李琩微微一笑,与上一次相比,宋璟倒是没有任何的敌意,忧国忧民的情怀彰显无遗。</P>

对于这样的老臣,他很敬重。</P>

即便是临死前,还在操心着国家大事。</P>

不愧是大唐一朝的四大贤相之一。</P>

往后的大唐,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宰相了。</P>

宋璟的劝告,他能理解。</P>

就怕他登基后,继续败坏大唐的江山。</P>

并且委婉的表示了,对李隆基的失望。</P>

边令城眼巴巴的望着,看着李琩手中的书信试探性问道:“太子,宋璟的信上说了什么?”</P>

“你自己看吧。”</P>

李琩将书信递了过去。</P>

“这有点逾越规矩吧?奴才看行吗?”</P>

边令城的态度有些拘谨。</P>

李琩笑道:“行,快看吧!”</P>

边令城将书信捧在了手中,一目十行看了起来。</P>

他现在,绝对是太子的心腹了。</P>

试探性的问话,也就是想着,看有没有这个机会,能够突破规矩的限制,获得太子超规格的看重。</P>

事实证明,太子是真的器重他。</P>

也不避讳他,就把宋璟的书信给了他。</P>

往后,他还要继续努力。</P>

参与到太子的很多事情当中。</P>

只有这样,太子才会离不开他,把他视为绝对的心腹。</P>

李琩不会在意这样的小事,边令城的利用价值很高,就要好好的利用了。</P>

边令城能够介入的事情,也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P>

真正的大事,可是没有参与的资格。</P>

“这个宋璟,倒是对太子给予了厚望,只是以说教的口吻,写了这封书信,有些大不敬了,还劝太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有些不懂规矩了。”</P>

边令城看完书信后,心满意足的给出了这样的评价。</P>

李琩笑而不语,也没搭话。</P>

…………</P>

幽州边境,契丹境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