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太子的态度,虚报安禄山的战功(2 / 2)

一场战事悄然落下帷幕。</P>

厮杀过后的战场,尸横遍野,血腥味刺鼻。</P>

唐朝自从成立以来,不管是太宗时期,还是武皇时期,契丹一次又一次的叛乱。</P>

每一次叛乱,都会让大唐损失惨重。</P>

武三思曾挂帅抵挡契丹的入侵,大败而归。</P>

大唐将星王孝杰抵挡契丹入侵,被打的坠崖而死,大唐军队几乎全军覆灭。</P>

武攸宜和陈子昂抵挡契丹入侵,依旧大败而归。</P>

陈子昂大败之后悲愤至极,登上了幽州台,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P>

契丹对大唐的伤害,可是很深。</P>

大唐对契丹的处置方略,只要再次投降,就会好好的安抚。</P>

契丹首领李过折,心属大唐。</P>

效忠大唐之后,李隆基赐予了国姓,并且赏赐了名字,还册封李过折为北平王。</P>

奈何李过折的行为,引起了契丹内部的不满。</P>

契丹酋长泥礼,杀了李过折全家,再度成为了契丹首领,站在了大唐的对立面。</P>

泥礼率兵进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率领着麾下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将迎击。</P>

此战,大唐大获全胜。</P>

泥礼率领着残兵败将遁逃。</P>

张守珪等人,此刻审视着得胜之后的战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来了喜悦的情绪。</P>

“我儿悍勇,此战当居首功。”</P>

张守珪看着安禄山,露出了笑容。</P>

安禄山咧嘴笑道:“多谢义父夸赞!”</P>

“大人,安将军是立了功,但没有这么大的功劳吧?”</P>

张守珪的部将赵堪不服,语气满是气愤。</P>

“就是,大人言过其实了。”</P>

“如此谬赞安将军,让我等情何以堪?”</P>

“安将军厚着脸领功,真是气煞人也。”</P>

另外一个部将白真陀罗扯着嗓子说道:“与契丹大军正面冲杀的时候,是我们大破了敌阵,安将军趁着契丹大军乱了之后,这才率兵掩杀,怎么能居首功呢?”</P>

“大人,还请你三思。”</P>

平卢军使乌知义大声道:“虚报安将军的战功,这不是欺骗陛下吗?”</P>

史思明脸色一沉,犹豫了片刻什么话也没说。</P>

这个安禄山,本来就没立下多大的战功。</P>

张守珪如此吹捧,那也是因为,安禄山是李隆基宠爱的臣子。</P>

他不好意思反驳,只是将不满压在了心底。</P>

“诸位将军,你们的意思我明白。”</P>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P>

“陛下器重安禄山,这才让他统领着军队。”</P>

“些许的功劳,陛下会重赏。”</P>

“尔等朝中无人,没人帮你们说话,即便立的功劳再大,赏赐下来也就很小了。”</P>

“所以让安禄山领大功,陛下会非常的满意,也会欣赏我们,到时候我们大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P>

“我的这番苦心,还请你们能够理解。”</P>

“我这样安排,都是为了大家好。”</P>

张守珪语气诚恳,说了这样的一番话。</P>

“义父英明,诸位将军,安某谢了。”</P>

安禄山感激涕零的说道。</P>

“唉!”</P>

赵堪、白真陀罗和乌知义三人对视了一眼,继而沉默了下去。</P>

与安禄山这样的阉人为伍,他们感到耻辱。</P>

张守珪重私情,不再赏罚分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