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但求无过(1 / 2)

李阳的新局长到任后三个月,同事们就摸清楚了他的原则和底线了,他人不坏,属于绝对没有坏心眼的人,也会体谅下属,不要求大家加班。

在他看来,下属加班未必能证明下属能力很强或者责任心很强,也许下属会平时比较懒惰,然后需要提交材料了或上面来检查了,才临时抱佛脚呢。也许下属能力有限,工作质量和效率低下,靠勤来补拙呢。这两种情况在机关里,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新局长任职过几个市直单位的主官,什么样的下属,他没见过?

古时候有句话说:人当到三品官就会看相了。说明的就是一个人既然当到三品官了,那就证明这个人接触过很多很多人了,接触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看人察人的经验和水平了。阅人无数,自然会见解独到。

新局长也不要求大家搞什么工作创新。他到畜牧局工作后,也在会上说过,像我们这种单位,想年终绩效冲到一等奖是很难的,能保住二等奖就不错了。毕竟畜牧局不是一个很显要的部门,很难在工作业绩上出彩,让领导觉得脸上贴金。

李阳曾向同事们了解过,近十多年来,畜牧局每年拼死拼活能得到二等奖就算是烧高香了,有时偶尔还会沦为三等奖。

新局长对自己和对单位的定位很清楚很准确,很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不想为难大家。他平时跟大家的关系也融洽。

只是这个局长有个特点,就是抓牢下属,不放干部,不爱放自己的干部去组织部门或纪检部门去锻炼。他担心这两大强势部门抽他的下属去考察干部或参加检查工作,抽着抽着就调过去了,结果弄得他反而没人可用。

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爱提拔干部,局里有三个正科级岗位空缺,副科级的同志或正科级的同志都负责该科室的工作很长时间了,有三五年之久了,可他来到后,就一直观察,一直观察,就是不提拔负责人担任正科级长级的职务。

在他看来,之所以不提拔他们,是他们还不达到提拔的标准,他不满意他们的表现。他是多岗位历练调过来平稳干到退休的类型,见多了之前单位的一些优秀干部,对畜牧局的几个科室的负责人还不是很满意。因此就一直晾着,一直观察着。

李阳和年轻的同志摸透新局长的这种风格后就心生失落,心想:难搞了,遇到了一个不舍得人才出去,又不舍得提拔人的局长,那只能好好的,老老实实地待着了。

要么就找关系调走,要么就只能承受。

李阳和几个年轻的同事在新局长到任后一两年间有过想调走的想法。最后刚露出点苗头,局长就知道了,就不同意了。大家只好作罢。

李阳是培养过干部,也使用过干部的,他觉得有德的好领导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能让下属有得到,不管是官位职级还是福利待遇;二是能从领导身上学到好的东西。

这点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做得很好,堪称典范。

李阳想,如果是他当局长,他会学他的某位领导,那位领导是对符合条件的下属都尽可能的帮下属解决级别问题的,不足之处允许人家慢慢改进,哪怕提拔之后再改正过来就行了。只要不是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就都好说。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人,缺点是可以改正的。

然而新局长不这样想,同事们感觉这个局长对于局里的中层职位,是当作自己家的职位来看待的,好像这些职位是他家的一样,好像他提拔了下属,需要加薪时要从他口袋发工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