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反客为主(2 / 2)

那些被选出来的代表也瞧出了些许端倪,原本看热闹的心态瞬间收敛,也不禁安静下来,打算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他们的目光在和尚和小圣贤庄众人之间来回移动,心中暗自揣测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

此时,大殿中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每一个人,令人几近窒息。

“不知这位三葬大师来小圣贤庄有何贵干?”

伏念拱手询问,他的表情严肃庄重,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面前这位气质独特的年轻和尚。

“三界四洲,唯有此处无佛门踪迹,贫僧来此传道,让此洲众生沐浴佛祖光辉。”

三葬大师双手合十,神色平静坚定,仿若磐石。

“三界四洲?不知大师说的是哪三界哪四洲?”

张良早就注意到这个词了,他确实不懂何解,于是便趁机询问。

他的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探究,身姿挺拔如松,风度翩翩若仙。

三藏大师当然乐意为他们讲解,这是佛教的专用名词,为他们讲解也是在传播佛教。

“我佛如来在灵山讲经时说过,这个世界分为三层。”

三葬大师双手合十,宝相庄严,双目之中透着慈悲与睿智,缓缓说道:“第一层为欲界,乃最低层之所在,人类与众多生灵共处其间,受欲望驱使,深陷轮回生死之苦。此界众生,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被诸般欲望所迷,沉沦于苦海之中,难以自拔。”

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魔力,将众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第二层为色界,乃中层之境界,生命得以摆脱大部分欲望,然仍具物质形态,寿命悠长,无生死轮回之苦。此界之生命,已能克制诸多欲望,心渐澄澈,不为外物所动,然仍未超脱有形之束缚。”

三葬大师微微仰头,脸上浮现出对这一境界的向往与敬重之色。

“第三层为无色界,是为最高之层,生命完全摆脱物质,仅存意识,精神境界高远,无欲无求。此界之生灵,已臻于至善至美之境,心无挂碍,超脱一切有形无形之限制,得大自在。”

他的目光平静如水,仿佛已洞悉这三界的真谛,令人望而生畏。

“至于四洲,乃是我佛发现四块大陆,按东西南北划分。”

三葬大师稍作停顿,继续说道:“一为东胜神洲,乃东方神秘之域,是大能者之故乡,神仙聚居,为佛教圣地。此洲祥瑞笼罩,佛光普照,是修行者心向往之之净土。”

他的神情愈发庄重,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仿佛面对着无上的神圣。

“二为南赡部洲,乃人类世界,人类虽福报、寿命不及他洲,但具有勇猛、忆念、梵行等特质。此洲之人,虽身处尘世纷扰,却能凭借自身之坚韧与智慧,寻求解脱之道。”

三葬大师看着众人,目光中充满了对众生的怜悯之情,令人动容。

“三为西牛贺洲,是西方佛教圣地,如来佛祖、镇元子、菩提祖师等高人聚居,是佛教传播与修行之重要场所。此洲佛法昌盛,众生皆能闻法悟道,得证菩提。”

他的声音中饱含着对这一洲的尊崇与赞叹之意,令人神往。

“最后是北俱芦洲,在北方寒冷神秘之地,修行成佛较难,但仍有高僧大德在此修行。此洲环境艰苦,却能磨炼修行者之心志,使其在困境中坚守佛法,成就无上功德。”

众人那是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

这莫不是什么神话传说?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闻所未闻的概念实在是太过新奇和陌生。

神隋大陆乃至于武明大陆都没有《西游释厄传》的流传,所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到。

但瞧着这位三葬大师侃侃而谈,神情自若,不像是现编的,所以他们心中也是半信半疑,暗自嘀咕。

此刻,大殿之中一片寂静,众人皆沉浸在这神秘莫测的三界四洲之说中,思绪纷飞,难以平静。

我们的三葬大师心中暗笑,这当然不是现编的,因为这是他现背的,还好吴承恩没有活到现代,已经超过了版权的追诉期了。

此刻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那副慈悲平和的神情,让人难以窥探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葬大师所说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吾等早就听闻其他大陆有佛教这一宗教,是对天下大势有重大影响力的,来我们大陆传教我们原则上是欢迎的。”

伏念双手抱于胸前,神色严肃而庄重,他的目光直视着三葬大师,语气沉稳而有力。

“但是,我们国度现在是大秦帝国做主,佛教想来此处传教,还得问一下大秦帝国是否同意。”

伏念此话有理有节,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他的话语既展现了对佛教的尊重,又坚守了国家的主权和规矩。

“待我佛入住小圣贤庄,自有诸位大儒为我佛辩经。”

三葬大师双手合十,微微躬身,神色坚定而自信。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辩经之时佛教大放异彩的场景。

“佛教来我小圣贤庄交流学问,我等自是欢迎,但这是儒家圣地,儒家其他流派我们欢迎入驻,但其他教派恕不能接受。”

伏念直接明确表示拒绝的意思,他的语气愈发坚决,眉头微微皱起,显示出他对此事的不容置疑。

三葬大师听闻此言,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阿弥陀佛,可能是贫僧没有把话说清楚,让诸位误会了,贫僧不过是想走贵教祖师的老路罢了。”

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伏念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三葬大师,说道:“大师此言何意?还请明示。”

三葬大师轻咳一声,说道:“儒家祖师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学说,使之发扬光大。如今我佛慈悲,欲将佛法传遍世间,拯救众生。小圣贤庄乃儒家重地,若能让佛法在此生根发芽,岂不是一桩美事?”

伏念冷哼一声:“大师差矣!儒家之道,传承千年,自有其根基和脉络。佛教虽有其教义,但与儒家大相径庭。小圣贤庄乃是儒家传承之所,岂能容其他教派轻易涉足?”

此时,周围的儒家弟子们也纷纷交头接耳,对三葬大师的话表示不满。

“大师莫要再提此事,我儒家坚守正道,不会轻易改变。”

伏念再次表明立场。

“阿弥陀佛,确实贫僧错了,原来正确的做法还得要跟贵派祖师学习才行。”

三葬大师一脸懊悔,一副我错了的模样。

他低垂着眼帘,语气中充满自责,那诚恳的模样让人几欲信以为真。

这让周围的儒家众人一脸懵逼,这怎就扯到祖师身上去了?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正所谓春秋无义战,当时那种环境,贵派祖师孔仲尼靠仁义和道理能走得了多远?”

三葬大师抛出一个致命问题。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剑,紧紧盯着儒家众人,仿佛在等待他们的回应。

儒家众人再次哑火,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平素他们强行说服自己,坚信儒家之道的正确性与普适性。

但此刻,当别人将问题如此尖锐地抛出时,他们却发现自己难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三葬大师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这个可是你们祖师孔仲尼的真实记载?”

“孔子力扛城关。”

他的声音愈发激昂,“这个是否又是一个真实记载?”

“孔子有教无类,弟子三千。”

三葬大师的语速越来越快,“这个是否为真实记载?”

儒家众人的脸色由红转白,他们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三葬大师的一连串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将他们的思绪彻底打乱,让他们陷入了沉默之中。

此刻,整个空间仿佛被冰封,只有三葬大师的声音在回荡,而儒家众人则在这强大的质问下,无言以对。

一时间,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出声。

良久之后,伏念才缓缓开口。

他的脸色凝重如霜,目光中透着沉思与坚定,缓缓说道:“大师所说确实是祖师的真实记载,不知大师的意思究竟为何?”

伏念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却仍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仿若波澜不惊的深湖。

“阿弥陀佛,贫僧想知道的是现在儒家说的什么仁呐?义呀,礼呀这些,真的是贵派祖师孔仲尼最初的解释吗?”

三葬大师直接质疑当下儒学的正确性。

他的目光灼灼似火,紧紧盯着伏念,仿佛要从他的表情中瞧出些端倪。

听到这番话,儒家众人心里那叫一个怒不可遏。

伏念身旁的颜路,一向温和的他此刻也不禁眉头紧皱,脸色涨红如霞,他咬着牙说道:“大师如此质疑,实在是对我儒家的大不敬!我儒家之道传承千年,仁、义、礼乃是核心要义,岂容你这般轻易诋毁!”

脾气较为急躁的张良更是怒发冲冠,他向前一步,指着三葬大师大声喝道:“你这和尚,休要在此胡言乱语!祖师的教诲历经岁月考验,我们一直秉持传承,从未有过偏差!”

其他儒家弟子们也纷纷义愤填膺,交头接耳,愤怒的情绪在人群中如野火蔓延。

“这和尚分明是来找茬的!”

“竟敢对我儒家教义妄加揣测!”

“绝对不能让他得逞!”

人群中,一位年长的儒家学者气得胡须颤抖,他颤巍巍地说道:“我儒家教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岂是你这外人能轻易理解的!”

伏念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说道:“大师,还请您慎言。我儒家教义的传承,乃是无数先哲的智慧结晶,我们一直遵循祖师的教诲,不断探索和完善。您若没有充分的依据,这般质疑实难让人信服。”

此刻的伏念,虽然心中愤怒如涛,但依然保持着儒家的风度和涵养,试图以理性的态度应对三葬大师的挑衅。

然而,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让人明白他对儒家教义的坚守如磐石般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