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见」首先讲的是比丘尼四众弟子,我们这个「凡有所见」耳闻、目睹、身受,牛、马、猪、羊、风、云、雨、雾、垃圾堆我们都要以恭敬心。你吃的苹果皮,你不要一扔,你这就是破戒,恭恭敬敬的把它放在垃圾筐里去,明白吗?走路都要走得很庄严,看到一个石头绊了你一下,你脚还踢一边去,你都不能生嗔恨心。我这是以低说高,何况我们同修之间啊,你该不该、敢不敢去生嗔恨心、轻慢心呐?这叫「凡所有见」。就要心怀不轻之心,内怀不轻之心,内怀恭敬之心,内怀感恩之心,师父这可是苦口婆心啊!我们要当真呐。
「皆悉礼拜」身行不轻之行,当然根据现在这个社会情况,我们不主张在大街上、在外面,弟子看到师父,在家人看到出家人马上就拜,我们不主张这样,防止别人造口业。你合一个掌\"阿弥陀佛\"一样,心到就行,但必须要有恭敬心。身怀不轻之行,看到那些狗啊、猫啊有缘分的你给他授三皈依佛门。在超市上看到牛啊、马啊、猪啊、羊啊、鸡啊、鸭啊那一块块的肉,都要念阿弥陀佛,给它三皈依,心里念。你不要站在那里对着猫、对着狗念,人家要造口业,人家要把你送到神经病医院里去,但我们心里不能忘记,我们教化众生可不容易了。你一边走 一边就可以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人家不会奇怪,我们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你一边唱歌人家没有关系,唱的高高兴兴的。所以行恭敬行要看场合,不看场合的话,你恭敬了这个,惹烦了那一个。我们对一切众生都要恭敬,心里让人家快乐,不要让人家起烦恼,不要人家起这个误解。还有的人利用读《法华经》来故意让别人造业的。我上次讲了一个菩萨在读《法华经》,你说在上班的时候,你偷着看看并不是不可以,你拿到桌子上来读,人家领导来管他,走了以后,你等着瞧吧,等着受报应吧,这可麻烦了。所以菩萨人就是为了让别人快乐,要别人不生烦恼,不是为了让别人去造业。另外我们也不要长着双眼睛,专门去看别人的短处,这可不行,修行人只看自己不要看别人,你看看佛像是不是这样的?有没有哪尊佛像眼睛到处看?这都是示现示法的,我们有些人就是眼睛专门看着别人的;但有一条,你看别人是为了帮他,要看你的起心动念,看你的用心;如果用心是为了帮助人,你尽管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没有关系的,所以法无定法,只看你用心。
「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如等」讲\"口宣不轻之教\"。不是虚伪的来恭敬,因为他明白了你们就是佛,你们就是在行菩萨道,菩萨道也是真的,地狱、恶鬼无非解脱法门。特别是修行人,他想成佛了,他已经有了这个缘分,即使他做了错事,将来要受到沉重的教训也会反过来让他发心,仅仅是要多受苦而已。就跟我们射箭一样,越拉对自己压力越大,箭是不是射的越远啊?往往很坏很坏的坏人,他有时候成佛可能比别人还要快;因为他能从这种痛苦中爆发出一种心力,不可思议,他作恶一辈子,说不定到最后一念成为了大佛、大菩萨。所以我们包括对一切的恶人都应该恭敬,不要轻慢他,要生慈悲心帮助他,绝对不能轻慢。看圆顿大法是不是很圆融呐?对增上慢比丘,常不轻菩萨还是这样恭敬他。其实这里来讲啊,也是在帮他消业障;他自己贡高我慢,看到别人这么恭敬,它自然而然要有一定的惭愧心;嘴巴上硬心里有底了,而且给他种下了未来的出世之因。我们有时候做了努力,菩萨只讲究发心。有人讲,啊,那个人跟我误解了一辈子,我越讲他还越怎么样,你不要管,你只要发了心,就有了功德;而且你相信一定会有成就的,他心里也会感到惭愧,有些人面子上拉不下来,嘴巴张不开,但心里已经生惭愧心。,所以菩萨论心,你心发了没有?至于人家怎么长怎么短,你不要计较只管发心、只管行动、开口讲话。菩萨道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就自利而言,你真正发心的。
「乃至远见四众」这是做不轻之目。「远见」都跪下来。「亦复故往」本来不是为这个事情来的,看他来了不妨再来示现一下,绕道也要绕过去,去礼拜他,去赞叹他。一个成就自己的恭敬心,第二个是为如来家业着想,对歪风邪气示之以正法。就跟冷水跟热水掺在一起,冷水升温热水降温,是不是热水对冷水的加持?热水虽然降温了,总热量有没有消失啊?没有消失,它加持给了冷水。
「四众之中,有生嗔恚」那么多人并不是都在生嗔恚,十个人里面可能有八个人,他就生惭愧心,也还有个别的人生嗔恚心,以下劣心来看待善人、善事、善法,人家明明是好心好意,他以下劣心来看。
「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意思讲你算什么东西啊?还给我授记,就有这样的人。
「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你再怎么骂,他心里是感恩,这个人叫\"内怀不轻之见\"。他知道骂我,是给我消业障,骂我的人他就是我,这就是秘诀。\"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没有?这不是搞口头禅。
人家打他,他快快的跑,好汉不吃眼前亏,跑到打不到的地方说\"我不轻辱你们,你们要成佛\",是不是很滑稽啊?就有点像济公活佛,摇头晃脑。所以这种人他到哪里不自在呀?就跟弥勒菩萨一样,你打他一拳,他马上跌倒在地上还哈哈大笑,狗咬了一口,他还站在那里,\"怎么样,饱口福了吗?再来一口\"?这就是破我执,没有我。要命吗?给你,我下次再来换一个来,明白\"如来藏\"道理,没有我啊,没有命啊,一切法都是我。你这里死了,我那里出来了。
这个常不轻歪打正着,本来是挖苦他叫「常不轻」,结果他真是个常不轻恭敬心。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跟人家辩论,同学们给我个外号叫常有理,现在看来真是常有理,我是不是在传\"常有理\"啊?真是感谢那些同学给我加持,这些同学现在都在啊。常有理和尚在讲常不轻菩萨,这也是缘分啊,非要我这个常有理才能讲清楚这个「常不轻」。
没有一定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福报,能不能听到《法华经》啊?他因为行这样的法门,得到了很大的福报善根。所以在「临欲终」的时候听到虚空中威音王佛在传《法华经》。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听到《法华经》,你们知道你们是谁吗?都是常不轻啊!
「二十千万亿偈」的《法华经》,如果写成这样的文字,像这样的版本,可能整个扬州城都装不下。为什么那个时候要有这么多的内容啊?因为那个国土的人寿命太长了。寿命越长福报越大,我执就越重。《法华经》就从各个方面来慢慢的开导引导,他不精进啊!我讲将来在人均寿命十岁的时候,可能《法华经》只有十五分钟的内容,讲解也在两个小时。人的寿命越短发的心力越大,你根本不需要这么啰里啰嗦的。对于什么是福报,什么是罪报?我们要用智慧来观照,没有那一样吃亏,福报大的他多享福报,但他开智慧慢。福报轻苦报重的,他能先开智慧,快开智慧。
「得如上」是指哪里啊?就是〈法师功德品〉上六根清净,是不是在虚空听了一下就清净了?快死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还没有断气,因为他后来生命又转回来了,他有没有再怎么修再怎么证啊?来不及了。临死之前听了《法华经》当下六根清净。这种清净是在尘不染,六根清净。身体内六尘也还很脏,六种意识心也还有妄想分别和习气,但是其主流的他已经能够明白,万法皆唯我一念所现。习气:我们把它比喻为我们的一种惯性,会开汽车的人,碰到紧急情况来个急刹车,这个人是明心见性之人,他已经意根清净了;可是汽车是不是还要向前滑行五十公分?这就是惯性。
所以我们虽然有时还有些烦恼习气,还有贪嗔痴慢,这就是惯性。我们在现行贪嗔痴慢习气的时候,但我们的清净的意根知道,我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怎么还控制不住自己啊?这就是意根清净,这是解决我们修行人在修行中最敏感的问题。师父啊,我明明明白这个道理,你说我也成佛了,我怎么还有烦恼习气啊?我经常讲你不是废话,你没有烦恼习气的话,你就是圆满佛了,就不是\"分真即佛\"了 。许多人往往以这个道理来自己怀疑自己,说你讲我已经成佛了,我怎么敢相信啊?要想在肉身凡夫当下什么习气也没有,没有这样的人;一个佛都成不了,所有的佛都是带业往生。
「意根清净」明白这个道理了,因为我们这个肉团身是不是下等劣等产品?但是你千万不要错用了心,既然这样,我贪嗔痴照干,反正不影响往生;如果你有这个念的话,你就没有惭愧心,你就要怀疑你没有见道。这个法很圆融的。你连惭愧心都没有,你没有见道,同时还要讲明,即使你见道了,也有惭愧心了,你还要做也要受报应;但是不在三恶道里报应,在人道、天道;来世是个穷人,是个六根不健全的人,或者是个短命鬼,得癌症;被车子轧死,受这些报应;一定要受的。但是你不会到恶道里去,还会回到佛土。债是要还的,一定要搞明白。所以即使再来的大菩萨都要自尊自重。宣化上人走的时候,得的是淋巴癌,疼得浑身直抖。唐玄奘走的时候也是惶惶不可终日,乃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把经典翻译错了;观世音菩萨安慰他,这是你前世的业障。即使圣人到这个世界上来,自己过去世造的业障都要受报应。肉身佛来,他还头疼脑热,释迦牟尼佛还要叫阿难给他捶背,还吃了三个月的马料,还给提婆达多把脚趾头砸破了。你们以为怎么样啊?不能以为我们有了道行,我们现在就已经是往生佛土了,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你就怀疑你没有往生也没有见道;就是见道了,将来也要受报应;不受报是不可能的。因果报应公平,仅仅是因为你能够教化众生,所以给你重罪轻报。功德很大很大的人,做一个噩梦给你报掉了。佛法里可公平了,因为你功德太大太大了,所以梦里把你吓一吓就没有事了。有那么一点功德,可以断你一条胳膊,算你免掉这个死罪了,你以为怎么样啊?所以修行人遇到一些灾难的时候,要会用心;不要灾难来临的时候,我这个修行人还不如不修行的人呢;人家搞得满堂儿女,有钱有势,我怎么搞得孤苦伶仃;你就要想到你前世的事情。或者来讲,反而给扎断了一条腿,你马上要想,如果这段时间修行很精进,很用功,你应该感恩懂不懂啊?给你重罪轻报。如果你这一段时间开始懈怠了,你要忏悔,这是在警告我;修行人就要会用这个心,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怀疑佛法,那就完了,罪加一等。修行人只看你会不会用心,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会亏待我们。佛菩萨不会帮我们,妖魔鬼怪也不会害我们,他害不到。我们都是自己受自己的业这种报应。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要酬业,任何事情你不要怨天尤人,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更增寿命」这个人没有死,临终前闻到了《法华经》心开意解,生命力增强了;这个命是不是他自己给自己增的?而且发了心要弘扬《妙法莲华经》。这个当然要与一定的国土相适应。在我们这个国土,你可以增加十岁,二十岁有可能,五十岁也有可能,一百岁也有可能,一般的增加一千年可能是不可能,因为与这个娑婆世界的土壤有关系。
「广为人说是法华经」我们知道临命终人都把命增长了。所以我们有些人虽然患了大病,还没有到临命终,我们完全可以把持我这个命。你发心,我要弘扬《法华经》,我要讲《法华经》,今生今世不把一万部《法华经》读完,死不瞑目,不登台讲一百场法会,死不瞑目,你看你长寿不长寿?
过去轻慢他的人,现在,哎呀,知道忏悔,反而变成了随从。
常不轻菩萨在这一期命终之后,又在二千亿佛法中成就,这是后报。前面增加了二百万亿那由他岁,是现报。现报、后报都很殊胜,生生世世都在诸佛法中成就。
「皆号日月灯明」这是二千亿同名同号佛在这些佛法中都代佛传法,讲《妙法莲华经》。所以我们发大愿以后,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在诸佛佛法中弘扬《妙法莲华经》,你不会讲其他那些方便经典。讲那些方便的经典都是诸佛出世之初,没有佛法的时候作为引导法。没有哪个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来讲那些方便法。因为佛临终的时候作为临终遗嘱,我往生以后《法华经》传世,所以这个常不轻菩萨,是不是讲这个法?在二千亿佛法中都讲《法华经》的。因为他是菩萨,如果他是佛的话,他一定要先讲小经。因为佛出世之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佛法,没有佛的气氛,他必须步步引导。引导好了,把这个任务交给菩萨,好,我现在任务完成了,你们就按照《法华经》讲下去,这是佛法的次第,也是诸佛的良苦用心。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常不轻这个法要不要点明啊?他并没有讲,二千亿佛法中都是先讲什么经到最后讲《法华经》,有没有啊?没有这回事,这就是我的命令,菩萨出世必须讲《法华经》,因为他是佛使,是要传承如来家业的。
《法华经》中前面威音王佛开始,是不是也讲什么法日月灯明佛也是讲什么法?最后讲《法华经》。那么到了妙光菩萨,是不是就传《法华经》了?都是这样,出世的佛先讲小法,然后菩萨就顺着《法华经》往下讲 。
有讲到观音菩萨、妙音菩萨他们在不同的时空点所传法,他们都是古佛再来,示现人相、鬼相,该说什么法说什么法。在我们这个空间,也并不是没有例外,不是千篇一律。我们这里讲的是总体性、普遍性,佛法里也有个别性、特殊性,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传《法华经》。我们也看到有些人,你念念阿弥陀佛就行;普遍性跟个别性,我们要结合起来,圆融起来。你不能是铁板一块。但是不能颠倒,不能把个别性变成普遍性,特别是讲经的法师,不可以以此为借口,讲小法不讲大法。
我这次在江阴还专门讲了五六种念阿弥陀佛。那就是讲小法,在这里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也给你们讲小法。我讲的小法你们可能从来很少看到、很少听到。师父很古怪,讲小法跟别人也不一样。但再不一样还是小法,毕竟是个别的。我一年中很难有几次来给大家讲讲小法,帮助你治病、帮助你养生、帮助你求儿、求女、求财产都有。念佛念的不念而念,念而不念,而且叫外面空气帮你念、拖拉机帮你念,你就能用起智慧;这个虚空现在给我念阿弥陀佛,念六字,念四字,它马上就给你念起来,你们想不想学啊?不想学。不想学,我卖不出去,算了,我自己留着用。可是真的,你叫膝盖念阿弥陀佛,肩膀念阿弥陀佛,都能念,明白吗?五脏六腑都能念,修修身体健康,人天福报也很好,身体好了,更好好修行、修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