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的太太去了(2 / 2)

最后一家,是一个跟父亲一起长大的二伯一家,他们家五口人,三个人可以干活,这个二伯也可以帮忙;这个二伯和奶奶的继妹妹的丈夫一家是堂兄弟。</P>

这些人除了堂爷爷一家不住在我们院子外,其他几家都是跟我们一个院子的,而且之前或多或少的都被太太一家帮衬过。所以说他们跟我太太组成互助组,是暗地里帮我太太一把,也是可以的。</P>

父亲跟着大家一起耕种土地、夏季共同收拾整理庄稼,秋天一起以家为单位按照顺序一起秋收,这样太太他们的粮食收入有了保障。</P>

父亲年纪不大,但是个子很高,肯吃苦,肯学,还聪明,毕业了慢慢学着算数和记账,那些人都很愿意跟父亲一起干活。</P>

也是在这一年,二叔开启了他的读书生涯。</P>

到1953年,政府根据国家及农村发展规划需要,开始鼓励农民加入初级社,可以把土地、牛马驴等牲畜、还有各种农具折价入社,由社统一管理、分配使用,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然后根据入社的土地、牲畜、农具以及社员付出的劳动领取粮食等生活用品。</P>

太太看到互助组里的人家都同意入社,自家除了有几亩地之外,啥都没有,不入社,基本的活着都会成为问题,因此也只能将土地上交入了社,父亲作为家里的唯一的能劳作的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到年底再领取粮食等物品。</P>

加入合作社后,土地合并到一起,劳动的人更多了,分工更明细,合作也更紧密,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付出劳动,共享劳动成果。</P>

(现在想想,很美好,不知道当年的人是如何想的。)</P>

合作社可以统一规划和分配土地种植区域和种类,还可以统一组织和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分配,从而超过自己一家一户单独种植的收入,尤其对太太一家三口只有一个劳力的人来说。</P>

太太就这样,带着父亲、二叔生活在这个寂寂无名却又养了众多人口的小村子里。</P>

日子慢慢的过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P>

1955年,父亲已经16岁、二叔13岁的时候,太太去世了。</P>

日子如流水,那是指我们经过之后再回头恍然惊觉是如此快速,但是真正熬过日子的人才知道,日子到底有多难过。